赋能劳动教育培养急需人才
赋能劳动教育培养急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人才驱动,高素质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由于高校的教学条件、内容、环境、人员等方面存在集约性构成和周期性特点,在快速响应科技前沿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劳动教育则具有融合性、灵活性、前沿性、敏捷性特征,能够及时有效回应生产要素新变革。因此,高校劳动教育必须对标新要求加快劳动教育转型,要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加快探索新型劳动者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社会主义劳动者。
筑牢新思想指导根基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引领劳动教育加快转型。人工智能引发的技术理性过度膨胀和劳动异化也对劳动教育价值产生了深刻影响,需要在新场域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统一。在全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有形的劳动教育形式要更加侧重于无形的劳动精神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加强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是推进劳动教育转型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同时,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此外,还应加强对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高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模式。首先,要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实训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劳动教育,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再次,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在线学习等,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育效果。最后,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模范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是推动劳动教育转型不可或缺的力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社区可以发挥其贴近群众的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体验机会。企业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和技术支持。媒体应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传播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战略任务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将面临更多新的课题和挑战。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教育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劳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式,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赋能劳动教育培养急需人才》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