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的第一段话,一位伟大的思想停止运作了,但他却发现了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但已经睡着了”可以看出,恩格斯对于这位并肩战斗经四十年挚友逝世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在讲话中,恩格斯总结和赞颂了马克思毕生的理论贡献,同时也从多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学术成果。论述了马克思的两大贡献,一是唯物史观的发现,另一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马克思将一生都投入到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当中,他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永远和全世界最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化论,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难以想象也令人敬重的是在那样一个愚昧落后的时代,马克思竟然有这一突破了思想过后跨时代的发现。正像恩格斯所说的“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那个机器大生产使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的年代,马克思竟然透过一切迷雾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所在。马克思的逝世,对于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都是无可估量的损失,他在文中含蓄的提及“马克思死后所形成的空白,必然使人感觉到”暗示了恐怕再也难有人有这样一颗睿智的头脑,马克思达到了所有想要不平凡的人追求的人生理想:这位大胡子哲学家的画像百年被世人敬仰,永垂不朽。

  马克思的思想不仅在其生前影响深远,在其逝世后更是成为全球无产阶级运动的灯塔。他的理论体系,尤其是《资本论》等著作,成为了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发展规律的重要工具。马克思的理论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实现自我解放的方法论。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发现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使得无产阶级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斗争的目标。在马克思的指引下,无数劳动者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指导我们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武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我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更加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早期的工人运动,还是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坚定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这不仅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历史和未来的负责。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成功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积极分享自身的发展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马克思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的思想是超越时空的真理。尽管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和理念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革命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勇担时代重任,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马克思的在天之灵,让马克思主义的光芒永远照耀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