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农庄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省广大农村兴起了一种新型的经营组织形式——农庄经济(有的称家庭农庄、私营农庄、庄园经济)。它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农庄经济的兴起,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了有效途径,展示了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荆州是我省农庄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目前全市各类农庄已发展到11157个,经营的土地面积达61.7万亩。为了解农庄经济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近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农庄经济的兴起及基本特征

  农庄经济是以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前提,以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技化种养、企业化管理、多元化投资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荆州市农庄经济的兴起主要有以下三个特殊背景:一是农村弃田荒地为其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近年来因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部分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出现了大面积弃田。去年初,荆州市弃田面积达到63万亩,占耕地的13%。此外,大量长期闲置的“四荒”资源,也为农庄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条件;二是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和探索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近年来,我省各地广泛开展了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探索和实践,推动了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引发了本地种养大户和外埠经营者向农业大举进军,出现了开发土地、兴建农庄的热潮;三是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广“两转一推”经验,鼓励机关干部到农村创办农业产业化实体,发挥了示范作用。农庄经济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与一般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其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为“五化”:一是经营集约化。农庄经济突破了家庭经营局限,实现了土地、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约经营。荆州市农庄平均经营面积达到55亩,是当地家庭经营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农庄平均固定资产投入水平为2.64万元,是一般农户的3倍以上。

  二、农庄经济的发展现状

  从全省范围来看,农庄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xx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农庄2万余个,比20xx年增长了近30%。其中,荆州市农庄数量占比超过50%,成为全省农庄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二是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土地流转市场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农庄通过租赁、流转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据统计,全省农庄平均经营面积由20xx年的30亩增加到20xx年的50亩,增幅达67%。三是效益显著提升。农庄经济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20xx年,全省农庄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20%,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远高于普通农户的收入水平。

  三、农庄经济的主要模式

  根据经营模式的不同,农庄经济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家庭式农庄。这类农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力,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但管理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二是合作社式农庄。这类农庄由多个农户联合组成合作社,共同经营土地,共享收益,风险共担。合作社式农庄在资金筹集、技术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三是企业式农庄。这类农庄通常由企业投资建设,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高。企业式农庄在品牌建设、产品销售、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四是混合式农庄。这类农庄结合了上述几种模式的优点,既有家庭式的灵活性,又有合作社的协作性和企业的规模化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经营模式。

  四、农庄经济的积极作用

  农庄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庄经济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庄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据统计,20xx年全省农庄经济带动农民就业人数达到30万人,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三是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农庄经济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实施有机种植、循环农业等措施,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四是推动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庄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减少了因失业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农庄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农庄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土地流转不规范。部分地区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完善,流转程序不透明,合同签订不规范,导致土地流转纠纷频发,影响了农庄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农庄经济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农庄经济的发展。三是技术支持不到位。农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但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技术培训和服务跟不上,导致一些农庄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四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农庄经济的产品销售主要依赖于传统的销售渠道,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营销策略,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六、推动农庄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农庄经济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土地流转监管,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农庄经济的资金扶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庄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人员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农庄经济的科技含量。四是拓展市场渠道。引导和支持农庄经济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五是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农庄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六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农庄经济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为农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农庄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重视农庄经济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农庄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荆州市“农庄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