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
1998年始,我从深度新闻报道栏目转入生活服务类栏目工作,从新闻追踪的紧张刺激和分析报道的理性深度忽然转入实用性节目的相对平淡。在适应“时差”的同时,我与同事们一直在探索把深度报道的一些理念、手法引入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可能,《体验》类节目就是在这方面的一种尝试,它的一些成绩以及许多不成熟的问题都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报道深度的拓展和表现手法的革新不无借鉴之处。一、体验类节目的优势和特点1.体验类节目找到了电视观众收视兴趣和经济生活现状的结合点。体验类节目是指:记者以第一人称形式对客观新闻事实进行亲身体验采访,从而获得真实报道的电视报道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经济报道“重理论轻现象,重物轻人”缺乏新闻冲突和可视性的问题。市场经济初期,制度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必然使经济生活中存在种种尚待完善的问题,这些与观众息息相关的领域正是他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体验》节目的选题正是选准了这些极具现实意义和新闻冲突的热点问题予以报道,从而达到了把报道经济生活与满足观众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98年3月我们选择夜间消费为报道点,对零售、餐饮、医药、交通、售后服务等领域进行了体验报道,体验过程中许多不合理现象被反映出来:百货商场在规定时间之前很早就或关门大吉,或早早停止服务,售货员整装待发,顾客不得不争先恐后地“逃出”正在徐徐落下的铁门;饭店里下班前服务小姐开始用扫地、抹桌、撤菜等种种形体语言向顾客抗议;同等的消费在自助餐厅却会发现白天尚有的几种价值最高的菜品被夜色吞没了。同样,夜色也掩盖了许多其他丑恶,白天不准销售的处方药,夜里到处可以买到;白天救死扶伤的医生晚上对根本没病的记者毫不检查就睡眼朦胧地开出了一大堆药;白天刚经严格整顿的出租车,夜间却在计程器上大做手脚……这一切真让我们为夜间出门的消费者捏了一把冷汗。更“精彩”的是保证二十四小时售后服务的商家和厂家的维修人员,在夜间面对记者的求助电话,要么无人接听,要么态度极其恶劣,甚至拒绝提供服务。
2. 体验类节目增强了报道的可信度和感染力。通过记者的亲身经历,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存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远比单纯的说教和数据更具说服力。比如,在一次关于食品安全的体验报道中,记者深入市场,亲自购买了多种食品,并将其送至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部分食品的添加剂严重超标,有的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害物质。这样的报道不仅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促使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的出台。体验类节目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当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镜头前,遭遇不公正对待时,观众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从而更加关注这些问题,并可能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例如,在一次关于公共设施维护的体验报道中,记者实地考察了多个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发现不少设施因长期缺乏维护而破损严重,给市民的休闲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观众不仅看到了问题的真实面貌,也感受到了改善公共设施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了社会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和支持。
二、体验类节目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体验类节目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体验类节目往往需要记者长时间的跟踪调查,这不仅考验记者的耐心和毅力,还涉及到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特别是在涉及敏感话题时,记者的安全问题也需要特别注意。其次,体验类节目对记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新闻业务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以便在体验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环境,获取第一手资料。此外,如何在确保报道真实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节目结构,避免过度戏剧化,也是制作体验类节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加强记者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定期组织相关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分享经验,帮助记者提升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二是优化节目制作流程,合理调配资源。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明确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高效运转。同时,加强对选题的前期调研,确保节目内容既具有新闻价值,又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三是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确保节目质量。设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对节目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杜绝虚假报道,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四是注重后续跟进,推动问题解决。对于节目中反映的问题,应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推动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真正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
三、体验类节目的未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体验类节目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未来,体验类节目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多元化的内容呈现。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体验类节目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屏幕,而是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实现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这不仅能够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还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体验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通过直播形式实时展现记者的体验过程,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
2. 深度化的内容挖掘。未来的体验类节目将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力求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全面剖析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节目的思想性和指导性,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例如,在报道教育公平问题时,除了展示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外,还可以深入探讨造成这一问题的历史背景、政策因素等,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个性化的内容定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未来的体验类节目将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行为习惯,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精准推送相关内容,提高用户粘性,增强用户体验。例如,可以根据用户搜索记录和观看历史,推荐与其兴趣相符的体验类节目,让用户在享受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能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
4. 社会化的内容共创。未来的体验类节目将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交流,鼓励观众参与到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来,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设置互动环节、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例如,可以邀请观众提交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记者进行体验报道;也可以组织专题讨论会,邀请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总之,体验类节目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报道形式,不仅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手段和方式,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生动、真实的视听体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突破,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的体验类节目,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结语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体验类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如今的成熟发展,体验类节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升节目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电视《体验》类节目创作谈》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