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闹剧·杨度·帝王术

  1915年袁世凯要作洪宪皇帝的时候,天津《广智报》发表了一幅讽刺洪宪帝制的漫画——《走狗图》。正中是袁世凯的漫画像,头戴冕旒,身披龙衮,垂拱而坐。四方是四条狗,画的是为改变国体、恢复帝制作吹鼓手的筹安会中四大将—杨度、胡瑛、孙毓筠、严复。这是有个典故的。湖北著名的报人刘禺生的《洪宪纪事诗》详细记载了这个典故的来龙去脉。有一次筹安会的“六君子”在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聚会。胡瑛在会上说:外间皆呼我等为走狗,究竟是不是走狗?杨度曰:怕人骂者是乡愿,岂能任天下事哉。我等倡助帝制,实行救国,自问之不愆,何恤乎人言。即以“走狗”二字论,我狗也不狗,走也不走的。孙少侯(毓筠)曰:我不然,意志既定,生死以之,我狗也要狗,走也要走的。严幼陵曰:我折衷其说,狗也不狗,走也要走的。胡瑛曰:然则我当狗也要狗,走也要走。第二天,“走狗”言志,传遍津、京。因此,才有天津《广智报》漫画的出现。过去看到这个记载,每为严复可惜。他毕竟是“作过”《天演论》、翻译了大量西方社会科学名著的一代宗师;后来又为杨度可惜,他多次声称一生为了“救国”晚节似更可风。待读了《洪宪纪事诗》及有关的文献觉得他们发起和组织筹安会,陷入洪宪帝制闹剧的泥潭当中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的。

  在近现代史上,杨度是个怪人,从他的生平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异于常人之处。这些有的是时势造成的,有的是他主动争取来的。杨度(1875—1931)字皙子,号虎公,湖南湘潭人。这位青少年时就有才子之名的名士,却非出于世代书香之门。他的祖父是个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祖父在湘军中积功升为哨官后战死,为杨家留下一些余荫,从此改换了门庭。杨度大伯随其父参军,借着父亲的余荫作了个小武官,后来因功升为总兵。杨度的父亲还在家务农……

  杨度的成长环境,可以说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方面,他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另一方面,他也接触到了当时逐渐传入中国的西学。这种独特的成长背景,使得杨度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前瞻性。他早年留学日本,受到了明治维新的影响,开始思考中国社会的变革之路。回国后,杨度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的命运。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个人的选择,他的努力最终未能如愿,反而陷入了历史的漩涡之中。

  杨度的一生,是探索与挣扎的一生。他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多重角色。从支持清廷的改良派,到参与辛亥革命后的共和政府,再到支持袁世凯称帝,杨度的每一次选择都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不同理解和期待。尤其是在支持袁世凯称帝的问题上,杨度认为,只有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才能有效地应对国内外的挑战,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然而,这一理想化的政治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过于天真。袁世凯称帝后不久便病逝,随之而来的是军阀割据的局面,国家再次陷入混乱。

  尽管如此,杨度并没有放弃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探索。晚年,他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之一。这一转变,不仅是个人信仰的变化,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深刻认识。杨度认识到,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一时期,他积极投身于党的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杨度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曲折和争议,但他的爱国情怀和不懈追求,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回顾杨度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阶段,从晚清的衰落到民国的建立,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在这个过程中,杨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尽管他的某些选择在今天看来可能并不明智,甚至有些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始终怀揣着一颗为国家、为民族谋福利的心。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学习了杨度的一生,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一个人物的历史评价,都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杨度的选择和行动,虽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努力和探索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思路,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杨度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我们心系国家、情牵人民,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就一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让我们以杨度等先辈的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洪宪闹剧·杨度·帝王术》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