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教师代表在某学院庆祝教师节上的发言

  尊敬的市长,各位领导,老师们:

  很荣幸作为新入职教师代表发言。我叫张明,张灯结彩的张,明白无误的明。感谢学院选择了我,也感谢学院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表达一名新XX人的心声。从江苏常州到海南洋浦,再到江西抚州;从大学生村官到中直机关公务员,再到乡镇副职,最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十余年来几经辗转,正可谓“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也感到十分安心。因为我回家了、扎根了,我不仅实现了小家庭的团聚,更重要的是我加入了XX学院这个朝气蓬勃、团结有爱的大家庭,让我能够投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去,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选择做一名大学教师,就是选择了收获希望、播种未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博学为本。作为一个当了几十年学生、却是头一回当老师的我,深感重任在肩、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人、为事、为学的示范。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用奋斗践行初心,用行动彰显担当,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为人以德,做教育事业的“守灯人”。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在平凡中见伟大、在奉献中显精神的崇高事业。从服务普通老百姓到服务大学生,从乡村振兴到立德树人,换的是岗位角色,变的是职务大小,永恒的是心中的信仰。大学教师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不可能让教育园地馥郁芬芳、桃李满园。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我将始终胸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义利观”,珍惜岗位,珍视平台,在坚定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中彰显为师者的尊严和价值,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模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为事以恒,做学院发展的“拓荒牛”。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我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在教学科研上,我将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在科研工作中,我将紧跟学术前沿,勇于挑战未知领域,争取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学院的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我将积极参与学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以主人翁的态度,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学以专,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我将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我将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的困惑,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为己以严,做自我提升的“攀登者”。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专业发展上,我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展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在道德修养上,我将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学生的表率。在心理健康上,我将注重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生活作风上,我将勤俭节约,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为校以诚,做学院文化的“传承者”。XX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新成员,我将认真学习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理念,深刻理解学院的文化内涵,自觉维护学院的良好形象。在日常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学院的校训和校风,弘扬学院的优良传统,为学院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将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为国以忠,做国家发展的“建设者”。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我将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将带领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大局,了解国情民情,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我将与全体师生一道,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最后,再次感谢学院给予我的信任和支持,我将以实际行动回报大家的期望,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谢谢大家!

新入职教师代表在某学院庆祝教师节上的发言》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