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批评
作为美术史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不应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应当有着社会责任感。虽然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我们还是有许多事情可干的,尤其在关注社会上应花些力气。美术史论教学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而且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只是最近三、五年才有较大的变化。如除了率先设立美术史论系(或美术学系)的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外,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也相继增设了美术学系,这无疑是件大好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以发达国家为楷模,争取经过不懈地努力,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如在平均国民收入、产值、住房条件、小汽车拥有、教育水平等方方面面寻找差距,努力追赶。这表明中国人民的省悟与奋发。但是从美术史论教育来进行中西对比者,尚无人进行。其实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物质发展与精神文明是紧密相联的,二者互补,二者互利,相得益彰。运作好了,就进入良性循环;运作差了,就陷入恶性循环。我有幸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地区进行访问与讲学,西方先进的技术、发达的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我更注意到这些发达国家的全民美术素质也是相当高的。如美国,几乎大学都有美术史的选修课,而且都有自己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如日本,东京博物馆、京都博物馆长年与短期的展览非常活跃,青少年学子、老年人已成为稳定的观众队伍,而且许多事务丛集的“上班族”也常常在休息日参观博物馆和美术展,对展品评头论足。而像箱根的雕塑博物馆、奈良的正仓院,甚至比当地的枫叶、樱花还吸引游客。在法国巴黎的罗浮宫内,常常可见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席地而坐于名画前,听着老师的讲解,展开热烈的讨论(当然,是轻声细语的)。相对而言,国内的大学开设美术史选修课者,几乎寥寥。至于博物馆、美术馆的参观者,也远不及风景名胜;有些美术馆往往开幕式就是闭幕式;有的博物馆门可罗雀,经费捉襟见肘,或挪作他用。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深入思考如何提升我国的美术教育水平,使之与经济发展同步,乃至超前。首先,我们需要从政策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政府应当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不仅是在资金上,更是在政策引导上。比如,可以将美术史论课程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对于高等教育中的美术专业,应当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研究基金,鼓励学生和教师从事更深层次的研究。此外,还可以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公益性质,避免其因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功能。
其次,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到美术教育的推广中来。企业可以通过赞助艺术项目、举办公益活动等形式,为美术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媒体则应当发挥其传播优势,通过专题报道、纪录片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社区和学校也可以联合起来,组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美术作品,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再者,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们应当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教师们还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甚至走进大自然,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此外,教师们还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
最后,我们还应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美术教育经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在我国举办,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平台,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和学者来华讲学,同时也鼓励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展览,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美术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总之,提升我国的美术教育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生活。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指出的那样,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当下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批评》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4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