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慢性湿疹、顽固性皮肤病的临床体会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与发病机理较复杂。概括起来与下列因素有关。内因:1、素质遗传 2、代谢障碍 3、营养异常(以哺乳儿童多见) 4、神经官能症之患者。外因:1、植物性或化学性的刺激。 2、由瘙痒病而诱发。3、下肢静脉曲张或瘢痕。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急性湿疹:斑疹迅速出现,皮肤发红,严重浮肿和强度湿润。在皮肤的表皮上,由于干涸的液体而形成了痂皮。亚急性湿疹:和急性湿疹大致相同,但表现较为轻微,瘙痒触摸时皮肤呈紧张感。皮肤的皮层被小鳞片遮盖并落屑。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转变而来,大多为持续不定型,进而为丘疹,时而为水泡,多为散在性,彼起此伏,变化无常。有些患者常年累月不愈,成为一种长期的慢性的皮肤病。

  中医学从《内经》、《金匮要略》而至以后的医学经典文献,对湿疹都有明确的记载。《医宗金鉴》中有很多类似湿疹状的论治,如“浸淫疮"条下云,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生,大都责之于心火炽盛,脾胃炽热与风邪相搏而成。不论属哪型湿疹,凡皮红起疹,多属火盛,瘙痒灼热多挟风邪。渗出分泌物过多,必是脾胃湿热。溃疡日久定会导致血虚。如果日轻夜重,烦燥不安者,要由阴血耗损。肝火上扰所致。治疗上应以清热除湿、养血祛风为根本疗法,如火炽盛者用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栀子)加散风药,如:防风、僵蚕、薄荷等。单由风邪侵袭而引起者,可用乌蛇汤(生地、元参、苦参、乌梢蛇、苍耳子、荆芥、连翘、蝉衣、黄连)。如瘙痒、烦燥、日轻夜重,则用健肤渗湿汤(首乌、石菖蒲、苦参、薄荷、丹皮、土茯苓、石膏);痒甚加地肤子、乌梢蛇。继发感染化脓加黄连、黄柏等清热解毒药物。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湿疹的治疗不仅要针对病症本身,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比如,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使用清热解湿药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补益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此外,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对于湿疹的预防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调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湿疹的发生。同时,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湿气排出体外,从而减轻湿疹的症状。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湿疹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因此,加强湿疹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当加大对湿疹研究的投入,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另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普及湿疹的相关知识,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预防观念,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儿童这一高发人群,家长更应该重视孩子的皮肤护理,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有湿疹迹象,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在国家层面,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将其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指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中医药在湿疹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可以通过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安全有效、方便实用的中药产品,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总之,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防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既要依靠现代医学的进步,也要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通过多学科协作,形成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高湿疹的诊疗水平,切实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努力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对急慢性湿疹、顽固性皮肤病的临床体会》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9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