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市“科技创新突破年”动员部署会上的交流发言

  做强产业硬核 打造科创高地

  近年来,我们紧扣“产业新XX”建设部署要求,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努力走出从科技强到产业优的发展之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国家高企数量三年翻两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年均提高XX个百分点。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建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XX家、省级众创空间XX家,获批国家级无损探伤、纺织机械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落户XX等科创载体,与省农科院共建XX大米产业研究院、诞生首个大米专有“芯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全市首家设立县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实施成果转化项目XX个,培育销售超亿元企业XX家,引进“两院”院士XX人、青年千人团队XX个。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我们将坚决贯彻“推动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争当表率”的重大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引擎作用,聚力培强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纺织、健康四个主导产业,打造长三角有影响的创新制造高地。确保“十四五”末国家高企突破XX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等核心指标居全市前列,建成风电产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XX知识产权强省区域示范县。

  一、强化主体培育,夯实创新基础

  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唱主角、挑大梁,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梯队成长格局。突出做好“引、培、转”三字文章:着眼“引”扩增量。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科创资源富集区,组织XX支招商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双招双引”,既攻“高精尖”又招“小而优”,全年引进市外高企XX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以上。着眼“培”优存量。实施“科创森林成长”计划,深化小升规、规上高、百企升级培育行动,建立XX家高企后备库,紧抓XX个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着眼“转”提质效。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技术市场体系,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例如,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化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各类高层次人才。二是优化创新服务环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创新基础设施,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同时,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三、聚焦重点领域,增强创新能力

  聚焦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纺织、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新能源产业。围绕光伏、风电、储能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行业制高点。二是电子信息产业。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为主攻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高端纺织产业。推动纺织产业向功能性、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健康产业。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四、加强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拓展创新发展空间。一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对接国际科技资源,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提升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支持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深化区域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支持企业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三是推进军民融合。发挥军民融合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优势,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支持企业承担国防科技工业任务,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五、强化人才支撑,汇聚创新动能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支持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和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三是优化人才环境。加强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各类人才在XX这片热土上安心工作、舒心生活、顺心发展。

  六、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效能

  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是提升创新效能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完善创新链布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创新政策支持。出台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四是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创新基础设施,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总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努力将XX打造成为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创新制造高地。通过强化主体培育、优化创新生态、聚焦重点领域、加强开放合作、强化人才支撑、完善创新体系等举措,不断提升XX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XX的科技创新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县委书记在全市“科技创新突破年”动员部署会上的交流发言》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