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几个基本理论分析
一、“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人本主义是建立在“人是目的”理念基础上的一种关于天人、物我、群己、劳逸等关系的哲学思想。它表示了思想家们对于自身行为和外部世界意义联系的一种基本认识态度。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表明了思想家们对于人自身因素的注重,把社会经济运动中的各种矛盾发生与处理归结到人类自身来进行解释,并从自身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表明了对于真正人类自身需要满足和价值的注重,对异化的物本主义思想的扬弃。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学、人本主义管理学以及十分有意义的人学均是基于这种认识基础而产生的。今天,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更多地是从以人的需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理念角度出发来解释这一观念的,实际上,“以人为本”发展观是一套基于人本主义经济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它至少包含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一)人本主义思想和为什么要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近年来日益快速地在我国流行起来的一个重要理念。这里的“本”是指人应当成为我们一切行动的目的、基础和出发点,即“人是目的”或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我们的一切行动都要以人本身及其需要(扩展为最大多数人的多层次需要的全面协调)为准则,所有的制度安排和生产、分配、消费、交易、管理行为都应当把人的需要作为目标。例如,生产过程中要有健康、愉快的工作环境,以体现和尊重劳动者的生命价值;生产还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以尊重所有外部人和物的消费权益,提高公共福祉水平。产品分配要体现要素贡献,特别是保护弱要素产权,减少要素使用权不公平交易的发生,以体现各要素产权权益;生产的产品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观等的需要,以尊重消费者权益和体现消费者主权。交易过程要尽可能提供对称的交易信息,以满足消费者知情权需要。无论是政府交易、市场交易还是与医院、学校等公共事业组织的交易,都要建构公平、透明、合理的交易规则,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保护。
(二)“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实践路径
在实践中,“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最广泛的人民群众。这不仅仅是口号上的呼吁,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来落实。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应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关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其次,在社会建设方面,应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再次,在生态环保方面,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最后,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应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时代意义
进入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具有更加重要的时代意义。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叠加,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科学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而且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具体实施
(一)经济领域
在经济领域,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够有效保障民生的经济体系。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此外,还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例如,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社会领域
在社会领域,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核心在于建设一个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要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三)文化领域
在文化领域,弘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重点在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生态领域
在生态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根本在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同时,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这些努力,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还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三、结语
总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前行,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几个基本理论分析》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