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宏观扩展与微观把握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无论是词句、文体、结构等知识要点,还是观察、思考、表达等运用能力,巨细无遗地都会在作文中显示出来。由于这样一个特点,作文教学就自然关涉到宏观与微观两个大的方面的问题。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想教人作文很难,但他又曾写文,介绍自己如何写小说,有杂取种种之说。大概先生所说难的就是一些作文的宏观方面,而教人做的则是一些微观方面吧。早在20xx年全国语文教改会上,一些语文教学工作的前辈就主张借用古代的作文方式,意思也在于在作文这个广阔无边的领域中,找到一些可以具体操作的方面。现在,关于作文作法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可参见本文最后一节),使一度令人茫然和头疼的作文教学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但是,别高兴得太早,当我们的学生都按照某种格式去作文的时候,有两个严重的后果产生了:一是作文千人一面,二是许多作文只有一个空架子。于是,有人站出来大声反对说,不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规范,而应该教给他们活的东西。20xx年2—6月份《语文报》上开了一个“与中学生聊作文”的专栏,两种观点即针锋相对。这些又一次表明,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宏观与微观的问题,如果只注意到宏观方面,作文教学未免显得空洞,如果只注意到微观方面,则又会陷入死板。所以,我们有必要完整地认识,全面地展开。何为宏观,何为微观呢?从作文教学的内在特点的可控性程度相对的来说,凡是需要广泛联系的即为宏观,凡是需要具体规范的即为微观。宏观需扩展,微观能把握。为了具体可感,下面进行一些例举。

  先说宏观:正确的思想来自科学的世界观。这一点有关写作的教科书和理论著作已说得挺多的了,自不待多言。但在作文的教与学的实践中,这一点的指导作用并未显示出来,相反,恰恰在这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现象是,很多学生表现在作文中的思想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符,有的甚至完全脱离实际,空谈理想,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真实感受。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作文的质量,更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作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作文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2. 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这种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积累之上。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了知识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然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技巧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内容也往往空洞乏味。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仅限于课本,还应包括文学作品、历史书籍、科普读物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其内心世界。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写作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主动积累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3. 深入的社会实践是写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宣传、公益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活动总结等应用文,既锻炼了他们的写作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再说微观:规范的语言表达是写作的基本要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流的媒介。规范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包括词汇的积累、语法的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灵活掌握等。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时代特征,学会运用现代汉语的新词汇、新句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课堂讲解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错误,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精心的结构布局是写作的关键环节。文章的结构布局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安排顺序,它是文章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一个合理的结构布局能够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文章结构模式,如总分总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等,并根据不同的文体和主题灵活运用。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围绕中心思想合理安排材料,如何设置悬念、铺垫等技巧,使文章既有逻辑性又有趣味性。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在写作时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

  3. 生动的形象描绘是写作的艺术魅力。形象描绘是指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景物或事物的特点,使读者能够产生直观的感受和联想。生动的形象描绘能够使文章更加鲜活、有感染力,是提高文章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形象描绘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等。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形象描绘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在写作时做到形神兼备,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的宏观与微观问题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积累、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宏观指导,又要注重对语言表达、结构布局、形象描绘等微观技巧的训练。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宏观扩展与微观把握》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