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记者的观察力(毕业论文)

  记者要具备的基本功很多,其中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观察是一种重要的采访手段,也是一种应有的采访作风。记者只有深入现场目睹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新闻,从而增强说服力、可读性和可信度。运用眼睛发现新闻我国历来有眼见为实的说法,新闻就是要真实,所以应该用眼睛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从而发现实实在在的新闻。20xx年初,我在湖南农村采访中发现,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除了调减早稻和棉花以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一些县市出现一哄而起的大搞蔬菜百亩片、千亩片、万亩片,甚至十万亩片的情况,许多公路旁的田野里掀起了大种蔬菜的热浪,到处搭塑料大棚,下种育苗,插上蔬菜示范田的牌子,给人一种增收就要种菜的感觉,而且这些地方发展的多是旺季大路菜品种,市场相对饱和。看到这个动向以后,我接着采访了湖南省蔬菜办的负责同志,他们也担心在新一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部分地方盲目发展蔬菜,不看市场需求,弄不好可能出现“小白菜倒在水里喂鱼”、“种苦瓜吃苦果”、“生姜烂在马路旁”的惨剧。为此我写了一篇记者来信,《盯住菜篮子 种好菜园子》(新华社20xx年3月29日长沙电)提出“冷思考”,并给农民传递哪些菜可以适当发展,哪些菜不宜盲目扩种的信息。此稿由于来自生产实际,所以3月30日被《人民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等报纸全文刊出,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定推动作用,受到农业和蔬菜管理部门有关同志的赞扬。平时,我写一些动态新闻也必须观察后再下笔,如《春节市场货丰价稳》、《早稻生长良好》、《湖南市场优质农产品增多》都是眼皮下的消息。回顾前……

  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观察不仅是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每到一处,我都尽量让自己融入当地的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那些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的细节。例如,在一次关于农村教育的专题报道中,我不仅走访了学校,还特意在放学后跟随孩子们回家,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正是这种深入的观察,让我发现了农村孩子在完成作业时面临的种种困难,如缺乏辅导、学习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但却是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改善农村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

  此外,观察还需要记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20xx年,我在一次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中,通过对多个城市的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各地都在不断扩建道路,增加公共交通工具,但交通拥堵情况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经过深入分析,我发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交通流量分布不均,以及市民出行习惯的改变未能得到及时引导。基于这些观察,我撰写了一篇深度报道,提出了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等一系列建议。这篇报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城市交通问题的深入讨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新闻报道中,观察还是连接记者与读者的桥梁。通过细腻的观察,记者能够将抽象的数据和政策转化为生动的故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20xx年,我在报道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时,特别注重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政策的效果。在一次采访中,我遇到了一位因病致贫的农户,通过与他的深入交流,我了解到国家的健康扶贫政策如何帮助他减轻了医疗负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这样的故事不仅让读者看到了政策的实际成效,也激发了社会对贫困群体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因此,我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政策的人性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温暖细节,力求用真实的故事打动人心,传递正能量。

  总之,观察是记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之一,它贯穿于新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寻找新闻线索,还是挖掘新闻深度,观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记者,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录,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贡献。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面对海量信息的冲击,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深入观察,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服务。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指导新闻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和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略谈记者的观察力(毕业论文)》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