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格教育的魅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了真人。”促进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的发展,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而培养学生具有圆满的人格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五四时期的蔡元培先生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浅谈人格教育的魅力》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了真人。”促进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的发展,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而培养学生具有圆满的人格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