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现代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引入了战略管理新理念。顺应于战略管理这一企业管理革命,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融合,无疑是传统成本管理会计顺应潮流的重大突破。本文侧重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战略”一词原属军事术语。《辞海》(1979年版)对战略的定义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将“战略”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一词最初由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在其1976年所著《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其定义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根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近年来,战略管理通常被视为将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调整过程中相关战略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是在对企业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企业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的企业战略的全过程。典型的战略管理过程包含企业环境分析、确立目标与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等阶段。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在战略思想指导下,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开发与实施,实质上就是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成本分析与成本信息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与影响战略的相关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战略管理和成本管理两个领域。战略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而成本管理理论则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和优化成本。两者相结合,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独特理论体系。

  首先,战略管理理论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宏观指导。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企业应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制定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战略。这一理论要求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策略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成本控制,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风险。例如,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产成本、市场接受度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确保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其次,成本管理理论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微观操作指南。成本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理论要求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成本中心,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目标,实现成本的透明化管理;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提高成本管理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最后,战略成本管理还借鉴了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成果,如价值链理论、作业成本法等。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其在价值链各环节上的独特能力。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重点关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通过优化这些环节的成本结构,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作业成本法则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的成本分配方法,通过将间接费用按照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识别成本动因,从而实现成本的精准控制。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践应用

  战略成本管理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通过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进一步说明战略成本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应充分考虑成本因素,通过优化设计,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例如,某汽车制造企业在设计一款新型电动汽车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关键零部件标准化,减少了零部件种类,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企业还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零部件的规模化采购,进一步降低了采购成本。此外,企业在设计过程中还引入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从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确保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2.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例如,某电子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精益生产理念,实行“零库存”管理,减少了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库存成本。同时,企业还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企业还建立了严格的成本控制体系,通过定期的成本审计和绩效考核,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 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应通过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成本优化。例如,某零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企业通过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了订单、库存、物流等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同时,企业还通过集中采购和联合运输,降低了采购和物流成本。此外,企业还通过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激励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四、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路径

  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推进。以下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技术支持和文化培育四个方面,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路径。

  组织保障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战略成本管理组织体系,确保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首先,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战略成本管理部门,负责战略成本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工作。该部门应由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能够从战略高度统筹成本管理的各项任务。其次,企业应在各个业务部门设立成本管理专员,负责本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确保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通过定期的沟通和协调,解决成本管理中的跨部门问题,形成合力。

  2. 制度建设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战略成本管理制度,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首先,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战略成本管理政策,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原则和程序,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其次,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合理的成本归集和分配方法,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通过预算管理、成本审计和绩效考核等手段,确保成本管理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3. 技术支持

  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提高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例如,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实现财务、生产、采购等各环节的数据集成,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其次,企业应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成本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确保成本数据的安全和保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4. 文化培育

  企业应积极培育成本管理文化,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首先,企业应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成本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其次,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发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榜样,通过表彰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成本管理氛围,推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文化。

  五、战略成本管理的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未来,战略成本管理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应用,战略成本管理将更加智能化。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2. 协同化

  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将更加注重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成本优化。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激励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3. 绿色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经济的发展,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企业可以通过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发展,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战略管理思想融入成本管理,企业可以从战略高度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战略成本管理将在智能化、协同化和绿色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指引下,广大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实践战略成本管理的新模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7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