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

  对于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正在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引发这种反思的原因之一是人们感觉到文艺学研究似乎已经难以令人满意地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文艺活动新状况,特别是消费主义时代大众的日常文化与艺术生活。阐释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兴文化与艺术活动的权力似乎正在从文艺学转到文化研究、传媒研究等新兴的知识生产领域。在此,我只想把目光集中于因产业结构的变化、文化的大众化、商业化以及大众传播方式的普及等导致的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及相应的审美活动的日常生活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建文艺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当代世界(包括中国的一些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服务产业、文化产业、休闲娱乐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大众传播方式迅速发展与普及,文化的市场化与商业化程度日益加深。这一深刻的、全方位的转型导致了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它是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而出现的,其范围已经不限于贵族或精英的圈子,因而不同于中国古代士大夫或西方19世纪唯美主义者的“人生艺术化”(注:这一现象在国外已引起文化学家、社会学以及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等的广泛关注。发表于《欧洲社会理论杂志》的一篇题为《社会学与美学》的文献综述对此进行了富有参考价值的概述。该文介绍了当代西方社会学与美学相互渗透的最新趋势,指出西方的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过程,以至于当代社会的形式越来越像一件艺术品。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开始把审美化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并开始重新思考社会学与美学的关系。作者纵览最近十多年来的西方社会学、美学著述后指出,许多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与美学家都一致认为:审美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See Eduardo de la Fuente,"Sociology and Aesthetics,"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20xx)。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审美化现象同样呈现出显著的特点。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各类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活动层出不穷,不仅吸引了大量本地居民参与,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文化资源。这些文化活动的普及,使得艺术不再局限于专业的艺术殿堂,而是逐渐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审美活动的日常生活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美的体验,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消费来提升生活质量,满足精神需求。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

  然而,审美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它也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审美活动的商业化倾向日益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往往被赋予商品属性,其生产和流通受到市场需求的强烈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许多文化产品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牺牲了艺术性和创新性。其次,审美标准的多元化与碎片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不同群体之间的审美偏好差异变得更加显著。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年龄、性别、职业等传统社会分类上,还表现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这种多元化的审美标准虽然丰富了文化生态,但也带来了审美共识的缺失,使得社会在某些重大文化议题上的讨论变得困难重重。最后,审美活动的普及化也引发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在追求时尚和潮流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艺术形式面临边缘化的风险。如何在推动审美化的同时,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面对上述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积极探索解决之道。首先,应当加强文艺理论研究,深化对审美化现象的认识。文艺学作为一门研究文学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拓展研究视野。同时,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审美化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引导市场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原创性、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创作,减少低俗、媚俗文化的市场空间。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再次,要倡导健康的审美观,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学校教育应当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媒体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正面报道和评论,引导公众关注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抵制低俗、庸俗的内容。最后,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其融入现代生活。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技术、网络平台等,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传播、可利用的文化产品,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总之,面对当代社会审美化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要看到其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文艺学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应当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