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
审美性与文学性的变迁及其影响
对于文艺学或文艺美学来说,审美性、文学性今天是否还是区别文学艺术与非文学艺术的最重要的或唯一的特征?经过1980年代以来的我国文艺学范式由社会历史批评等外部批评向文学本体的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审美性和文学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已成为我国文艺学界的共识。但是,进入新世纪,世界文学艺术与美学理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时间,文化的转向、视觉图像的转向、美学的转向、后现代转向以至身体的转向纷至沓来,不绝于耳。处在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艺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今天,美不再是艺术“蛋糕上的酥皮”,文学也不再是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审美似乎已不再专属于文学和艺术,审美性、文学性也不再是区别文学与非文学、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的或唯一的特征。社会生活出现了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文学性向非文学领域全面扩张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在已引起全球艺术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文化学家、社会学家等的广泛关注。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文学性向非文学的扩张
什么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文学性向非文学的扩张?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是指在当今社会中,原先被认为是美的集中体现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经典的(古典的)艺术门类,特别是以高雅艺术的形态呈现出来的精英艺术已经不再占据大众文化生活的中心,经典艺术所追求的审美性、文学性则从艺术的象牙之塔中悄然坠落,风光不再。而一些新兴的泛审美/艺术门类或准审美的艺术活动,如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电视连续剧乃至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居室装修等则蓬勃兴起。美不再局限于虚无缥缈之间,美就在女士婀娜的线条中,诗意就在楼盘销售的广告间,美渗透到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而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可以说,今天的审美/艺术活动更多地发生在城市广场、商业街区、家庭客厅等日常生活场所,而非传统的剧院、美术馆、音乐厅等专业艺术空间。
文学性向非文学领域的扩张
文学性向非文学领域的扩张则表现为文学的元素和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在广告文案中,文学性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被用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在新闻报道中,文学性的叙述方式使得新闻更加生动、引人入胜;在学术论文中,文学性的表达使得复杂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这些现象表明,文学性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文学作品,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审美体验。
审美与文学性的新定义
在这种背景下,审美性和文学性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传统上,审美性和文学性被视为文学艺术的专属特征,但现在它们已经成为了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不再仅仅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而是涵盖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创造。文学性也不再仅仅是对语言艺术的追求,而是包括了对情感、意义和价值的表达。因此,审美性和文学性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以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全球化背景下的审美与文学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审美性和文学性的变化尤为显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和交流各种文化产品。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为审美性和文学性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例如,日本的动漫文化、韩国的流行音乐、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文化产品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性和文学性,还融合了不同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社会生活中的审美与文学性
在社会生活中,审美性和文学性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设计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城市的公共空间打造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享受到美的熏陶。在教育领域,教师通过文学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医疗领域,医院通过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提高治疗效果。这些例子表明,审美性和文学性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审美与文学性的社会功能
审美性和文学性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首先,审美性和文学性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审美活动,人们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通过文学创作和阅读,人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其次,审美性和文学性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审美性和文学性能够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减少冲突和矛盾,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审美性和文学性能够推动社会创新。在现代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审美性和文学性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社会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结语
综上所述,审美性和文学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们不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专属特征,而是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审美性和文学性的多元化发展为社会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未来,我们应继续关注审美性和文学性的变化趋势,积极探索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应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寻找当下审美性、文学性变革问题的答案》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