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而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依赖于地理思维品质的达到程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一、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精炼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炼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在高中地理下册《土地资源》一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政方针。例如:“如果你是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人,面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应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来改变局面?”(核心问题,利用原则),“若你分管中国农业工作,对耕地、林地现状作何种打算来促进稳产高产?”(基本国策,扩耕与提高年产相结合等),上述问题可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的大脑潜能。如:针对我国林地、耕地人均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潜力不大情况下怎么提高农业生产等问题,要求学生作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2. 强调动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如果教学只凭老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更谈不上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科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增强地理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气候类型”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这种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思维的探究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气象站、水文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的变化,感受地理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提高地理思维品质。

  3. 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地理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件或现象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可以选取“城市热岛效应”的案例,先介绍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城市会出现热岛效应?如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需要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板块构造理论”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板块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板块是如何相互碰撞、分离的;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地球绕太阳旋转的情景,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原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的热爱。

  5.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合作性在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如制作地理模型、完成地理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还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河流的侵蚀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河流侵蚀的模型,通过观察和记录河流侵蚀的过程,探讨河流侵蚀的机理,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成果。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地理人才做出贡献。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在地理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