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背景和趋势舞台,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仿佛只属于那些天赋出众、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而大多数人只有羡慕、瞻仰或者黯自神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推广,课堂教学方式日新月异、多姿多彩,教学的舞台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旧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如同循规蹈矩的工厂,而新课程则像百花齐放的舞台。以前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多数是临摹,几乎每一课都有示范画,学生的作品用这样的标准尺一量,正品不多,次品却不少,于是,掌声仅属于少数几个特长生,而大多数学生则自形惭秽,越没信心,就越不肯投入,初一近来时还能涂几笔,上到初三,干脆说自己不会画,这岂不是教育的悲哀?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位学生,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显然,旧课程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了。怎样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审美乐趣、培养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成为当今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新课标鼓励教师发挥创新精神,编写合乎教学实际的教材。“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应完整把握《标准》的基本精神,科学建构教材的框架体系,使编写的教材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同时,在遵从《标准》的前提下,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基点,以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材……

  在新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对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反思和重塑。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美术教育正逐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在自由的创作空间中找到自我表达的方式,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为此,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共同构建知识体系。

  具体而言,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一方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主题创作、艺术展览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跨学科整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文学、科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此外,新课程还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其次,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再次,改善教学环境,建设现代化的美术教室和工作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重视结果评价,也注重过程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和个人成长。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和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帮助每位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在观察、思考、想象的过程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勇于尝试和挑战传统观念。四是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五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美术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有高尚情操、丰富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在推进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之路,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