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马克思大会看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研究
▲20xx年9月28日—10月2年,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对于这次大会,国内理论界非常关注。您连续几次率团参加国际马克思大会,身临其境,一定有许多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对西方左翼思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那么,国际马克思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主要研究哪些问题?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理论动向?
●为使大家对国际马克思大会的情况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我先将几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简要介绍如下。国际马克思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是由《当代马克思》杂志发起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参加者多为具有左翼倾向的马克思主义者。1995年9月27日,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为了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巴黎召开了首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主题为“马克思主义100年——回顾与探索”。大会由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发起,联合了法国及世界各国近百家与马克思相关的刊物和研究机构,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同情者近500人。此次大会不仅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还对苏东国家“现实社会主义”的崩溃进行了深入反思。大会集中主要力量研究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强调,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批判资本主义的象征,而且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工具至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当时法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报纸《人道报》和《解放报》分别以“马克思引起了轰动”和“马克思没有死——这次成功的大会使我们得以测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它集结了全世界的知识分子和广大公众,证明马克思获得了新生”为题进行了报道。尽管参会人员具有不同的政治倾向和学术流派,但他们普遍愿意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会后,会议成果以专著和论文集的形式发表,主要包括《学者和革命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关于皮埃尔·布尔迪厄》、《资本的动力——20世纪美国经济史》、《超越资本主义》、《埃内斯特·曼德尔的马克思主义》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国际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特别是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再次成为全球讨论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国际马克思大会的召开显得尤为重要。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的主题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挑战与前景”。大会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近800名学者和活动家,其中包括许多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践者。大会共设有12个分会场,议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等多个领域,旨在从不同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应用和发展。
大会开幕式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几位重量级嘉宾进行主旨发言。其中,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就“21世纪资本主义的财富分配不平等”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平等现象愈发严重,这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皮凯蒂认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社会改革,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另一位主讲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则从环境危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认为,资本主义追求无限增长的逻辑与地球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伊万·塞加塔则从拉丁美洲的视角,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该地区的应用和发展。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拉丁美洲的传播和实践,不仅推动了该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分会场讨论中,各国学者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论坛上,与会者重点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挑战。有学者提出,金融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缺陷,但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他们认为,应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论坛上,学者们围绕“民主与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有人指出,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虽然标榜民主,但实际上却难以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强调人民主权和民主参与,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政治秩序提供了重要启示。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分论坛上,与会者就“文化与意识形态”进行了广泛交流。有学者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而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主张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打破文化霸权、促进文化多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会还特别设立了“中国专题”分论坛,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关注。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一分论坛上,中国学者详细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他们指出,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结合本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与会的国际学者纷纷表示,中国的发展经验对全球南方国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总之,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广泛影响力,也为各国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应用和发展,大会为推动全球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应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国际马克思大会看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研究》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6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