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的、可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其中就要处理好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俗文化与雅文化、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目前人们较多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文化究竟是否应该和能够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道路?进入市场的文化是否将变得低俗?传统文化、雅文化和精英文化是否将走向衰落?“文化产业”和与之相关的时尚文化、俗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将带来文化繁荣还是导致“文化沙漠化”?……等等。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对这些问题倘无清晰准确的判断,就不可能有自觉而果断的抉择。但这些问题本身都涉及非常深刻的文化观念和基本理论,本文试做一点理论的探讨和建议。
一、如何把握“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区分的实质?
历来就有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关于这种划分的标准和意义,人们通常很少深入仔细地思考。其实这里是有许多问题的。例如,首先是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依据什么来划分“雅”和“俗”?是根据由什么人来享用,还是根据文化产品的价值品位?再如划分的意义问题:这种划分意味着什么,划分了之后怎么办,应该如何选择取舍?等等。这些问题常常通过对“雅”和“俗”的不同的理解表现出来。先看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说一种文化现象是“雅”还是“俗”,与它“是谁的文化”不同,而是适用于一切人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判断。它的前提是承认:文化文化,就是要以“文”为上,以“雅”为上,不“文”不“雅”便是缺少文化,便是蒙昧、落后和野蛮。比如:我们把精美的艺术成果、深刻的学术著作、文化品位极高的行为和思想、崇高的社会人生理想等称为“高雅”和“优秀”,而把与之相反的判断为“庸俗”和“低俗”。
然而,另一种理解则是从文化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出发,认为“雅”与“俗”的划分更多地反映了文化在社会中的功能定位和受众群体的不同。在这种视角下,“雅文化”往往被看作是少数人享受的高端文化,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而“俗文化”则更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易于传播和接受,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性。这种划分并不否定“雅文化”的价值,而是强调了“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无论是“雅文化”还是“俗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
二、市场机制下的文化发展路径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人担心文化的商业化会导致文化质量的下降,甚至引发“文化沙漠化”。这种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市场机制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市场经济不仅为文化的多元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文化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对立。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原创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支持那些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文化项目,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应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品位,努力创作出既有市场吸引力又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再次,广大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理性消费,拒绝低俗,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方面,我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整理,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二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数字媒体等,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增强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四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四、构建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文化的数量增长,更要注重文化的质量提升,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这意味着既要尊重各种文化形态的存在价值,又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形成多元并存、兼容并蓄的良好局面。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服务效率和水平。二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支持和鼓励民间文化团体和组织的发展,发挥他们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和边疆地区文化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五是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空间,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只有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俗文化与雅文化、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全面振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论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