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的民政政策推动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围绕中央确定的纪念活动主题,把纪念我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与回顾总结民政事业 30 年的光辉历程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对于推动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民政工作总体目标和要求新的历史时期的民政工作在改革和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涵。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论述,使民政工作职能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进一步得到加强;使民政工作对象由特定群体进一步向社会公众拓展;使民政工作作用在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向提升社会公共福利水平延伸;使民政工作方式由临时性、分散性、救急性进一步向整体制度安排、规范管理的目标迈进;使民政工作机制由政府主导型进一步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顺应时势,完善思路,务实开拓,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进取、争先进位,努力实现“六大转变”,建立完善“六大体系”,逐步形成“六大格局”的总体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安徽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实现“六大转变”一是实现思维方式从传统民政到现代民政的根本转变,进一步突破固守阵地,满足于一般性做好事、办善事的被动状态,着眼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思考谋划民政事业的发展;二是实现民政工作内容的根本转变,从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为主要职责,进一步转变到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民主政治权利为根本任务上来;三是实现工作布局和工作对象的根本转变,从偏重于特殊群体救助,进一步转变到城乡并举、全员保障的社会救助上来,从面向特殊群体的补缺型社会救助进一步向全面覆盖、普惠型社会福利转变;四是实现工作方法从行政命令式向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科学管理转变,从依靠行政手段向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综合手段转变,从单一的政府供给向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转变;五是实现工作目标从解决温饱问题向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从注重物质帮助向物质帮助与精神慰藉并重转变,从单一的社会救助向综合的社会保障和服务转变;六是实现工作评价标准从注重数量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从单纯追求速度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从简单的工作完成情况向更加注重社会效果和群众满意度转变。

  建立完善“六大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等社会福利事业,提升社会福利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五是建立健全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完善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收养登记等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制度,提高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六是建立健全优抚安置体系,完善优抚政策,落实优抚措施,确保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逐步形成“六大格局”一是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民政工作格局,确保民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形成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临时救助为补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救助格局,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三是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四是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福利发展格局,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五是形成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六是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标准化为引领,专业化为保障的现代民政服务管理格局,提高民政服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断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我们要紧紧围绕“六大转变”、“六大体系”、“六大格局”的总体目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力谱写新时代安徽民政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用积极的民政政策推动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