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建立制度性的社会减压方式

  技术性的减压方式不能治本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是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凸显期”。因此,在这种时期,各种问题存在不可避免,而有体制性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不短的过程,才能协调原有体制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摩擦”。既然“远水解不了近渴”,重要的是寻找一些能迅速生效的“技术”性手段来缓解矛盾。应该说,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将社会矛盾的多发归结为世界各国历史上的普遍现象,从而掩盖了中国社会矛盾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静待以经济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可能错过机制变革、体制调整的最佳时机。同时,暴风疾雨式的革命已用巨大的成本教育了中国人民,基本不再处于理性的考虑之列,公众也可以理解“治疗顽疾”需要时间,但是需要看到变革的迹象,看到矛盾有逐步缓和的趋势或希望。如果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社会公平正义得不到保证等,那么技术性的减压方式还是解决不了体制缺陷带来的压力问题。

  制度性减压的五个关键

  在我看来,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增多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部分社会体制的僵化和惯性,缺少足够的弹性来容纳、适应实际生活中经济结构、公民权利意识等向现代化的迅速转型......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期待建立制度性的社会减压方式》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技术性的减压方式不能治本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是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凸显期”。因此,在这种时期,各种问题存在不可避免,而有体制性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不短的过程,才能协调原有体制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