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建立制度性的社会减压方式
技术性的减压方式不能治本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是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凸显期”。因此,在这种时期,各种问题存在不可避免,而有体制性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不短的过程,才能协调原有体制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摩擦”。既然“远水解不了近渴”,重要的是寻找一些能迅速生效的“技术”性手段来缓解矛盾。应该说,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将社会矛盾的多发归结为世界各国历史上的普遍现象,从而掩盖了中国社会矛盾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静待以经济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可能错过机制变革、体制调整的最佳时机。同时,暴风疾雨式的革命已用巨大的成本教育了中国人民,基本不再处于理性的考虑之列,公众也可以理解“治疗顽疾”需要时间,但是需要看到变革的迹象,看到矛盾有逐步缓和的趋势或希望。如果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社会公平正义得不到保证等,那么技术性的减压方式还是解决不了体制缺陷带来的压力问题。
制度性减压的五个关键
在我看来,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增多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部分社会体制的僵化和惯性,缺少足够的弹性来容纳、适应实际生活中经济结构、公民权利意识等向现代化的迅速转型。要真正解决目前中国的问题,需要多设“减压阀”,或者说,要全面建立制度性的社会减压方式。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要做。
第一,要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让改善民生构建社会稳定的基础。自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在社会分配公平方面缺乏必要的关注,分配体制中重国家轻民生,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上国家投入过少,体制内外的差距日益扩大;未能实现国民的平等权利和待遇,以城乡二元分割为代表的(但并不仅限于此)体制性不公平,造成不同“身份”公民的机会不平等;土地所有权等关键资源的分配不均,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因此,调整社会利益关系,首先要从缩小收入差距入手,通过税收调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确保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其次,要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后,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实现公民权利的平等化,从根本上消除体制性不公平,构建起稳定和谐的社会基础。
第二,要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步伐,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要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要加强涉及民生、环境保护、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此外,还要推进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第三,要完善民主政治建设,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民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一方面,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村(居)民自治组织,发挥其在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区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创新民意表达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平台,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使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传递到决策层,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同时,要加强对民意的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避免矛盾积累和激化,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要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激发社会活力。二是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其在社会服务、矛盾调解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是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四是要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自治功能,使社区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文化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另一方面,要注重道德建设,倡导诚信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营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此外,还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总之,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挑战,也要看到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制度性的社会减压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期待建立制度性的社会减压方式》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