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的关键是引心”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前不久,我们曾谈过“引才的关键是引心”这个话题,引起了读者共鸣。人才难得,引才不易,引心更是一篇大文章,必须把这篇大文章持续做深、做好。引心靠什么?事业是拴心留人的根本。但凡人才,最大的愿望是有所成就,最大的顾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半个多世纪前,钱学森等一大批海外杰出科学家毅然回国,是因为新中国的建立让他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建设新中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今天,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正是中华民族的日益强盛给了他们信心,祖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为他们成就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做好引才工作,首先要着眼于帮助人才成就事业,从产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需求出发,精心思考和设计人才的事业空间,为人才创造事业腾飞的条件,让人才带着希望回来,切切实实感受到比在国外更受重视、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发展前途,他们才会高高兴兴而又踏踏实实地回来,让事业的“梧桐树”引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金凤凰”。

  对于回国创业的海外人才来说,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往往比优厚的待遇更有吸引力。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曾经说过,是无锡市的“保姆式服务”造就了尚德。海外人才在国外学习、工作了多年,在所在国家有了一定的成就、地位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回国发展会有许多顾虑,会碰到许多具体问题。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人才放心回来、安心干事,获得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相应的自身价值。特别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新的困难,要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采取特殊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主动、热情、周到和个性化的服务。经济困难,恰恰是为我们创造了“引心”的机会,要抓住,要用好。

  古人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引进人才,必须以情感人。霍桑实验证明,与改善工作环境相比,员工更需要被尊重和理解。同样的道理,海外人才选择回国,除了物质条件的考量,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引才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成果,更要关注他们的个人情感和心理需求。通过建立一种基于信任和支持的人才关系,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国家的发展建设中。这种情感上的纽带,往往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更能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忠诚度。

  此外,加强与海外人才的情感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组织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邀请海外人才参与,不仅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还能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和服务措施。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展示我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前景,增强海外人才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情感上的联系,将有助于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回到祖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发挥海外人才的桥梁作用。许多海外人才在国际上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和较高的知名度,他们不仅能够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促进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际顶尖人才来华工作。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他们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宣传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开放政策,提升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这种内外结合的方式,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引进体系,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引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面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合力。政府要出台更多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和高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企业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高校则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总之,引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多个层面上下功夫。既要注重物质条件的保障,又要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既要强化政策引导,又要注重情感交流;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那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引才的关键是引心”》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