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郎咸平“+”理论的商榷:大学生就业难真相透视
【摘要】郎咸平的“6+1”理论的谬误在于,他认为今天的国际竞争不再是产品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本文认为,基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大力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关键词】就业难 “6+1”理论 大学生密集型产业
看似完美的“6+1”理论
近年来,在各类媒体(尤其是网络)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用以解释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理论”,那就是郎咸平提出的“6+1”理论。他认为,今天的国际竞争不再是产品竞争,而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产业链竞争阶段。产业链包括七大环节:一是原料与生产,二是产品设计,三是原料采购,四是仓储运输,五是订单处理,六是批发经营,七是零售。在这七个环节中,后面六个环节是需要大量大学生去做的,第一个环节则基本不需要大学生,而中国恰恰在国际分工中分到了所谓的“6+1”中的“1”,即生产环节,也就是说中国的主要产业是低端制造(对产品物质形态的制造),这种产业根本不需要大学生,中国极度欠缺“6+1”中需要大学生的“6”,所以导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乍看这一“理论”,似乎无懈可击,完美地解释了中国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实际上,郎咸平先生的确找对了门路,可惜的是浅尝辄止......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对郎咸平“+”理论的商榷:大学生就业难真相透视》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摘要】郎咸平的“6+1”理论的谬误在于,他认为今天的国际竞争不再是产品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本文认为,基于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大力发展大学生密集型产业。【关键词】就业难 “6+1”理论 大学生密集型产业 看似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