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化的再认识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但并非所有城市化动力都来自于工业化,军事、政治的需要和交通、教育、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发展都可能催生城市,推动城市化。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为工业企业经营提供外部支持,成为工业化的依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业生产剩余较少,成为城市化进程的硬约束。当时虽有农村支援城市、农业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等国家政策,但城市化概念却长期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排斥。“城市是产生资产阶级的温床”、“上山下乡,反修防修”、“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等反城市化口号和政策风靡一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城市化的硬约束已不存在,但城市化的思想和方针政策并没有得到即时调整。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和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就地城市化、小城镇大战略、限制大城市等等先后进入红头文件,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政策阻碍。20xx年我国非农产业比重已达87%,非农业就业率已达52%,城市化率仅为40%(其中有10个百分点左右被视为半城市化),却被权威人士判断为“城市化过快”、“城市化冒进”,甚至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公共服务短缺等城市化严重滞后也被视为城市化超前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引起......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对城市化的再认识》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但并非所有城市化动力都来自于工业化,军事、政治的需要和交通、教育、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发展都可能催生城市,推动城市化。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为工业企业经营提供外部支持,成为工业化的依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业生产剩余较少,成为城市化进程的硬约束。当时虽有农村支援城市、农业为工业提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