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不是一团和气

  “道相同则心相知,心相知则力相合”。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单位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够办成事,往往取决于团结的程度。“团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条释义:一条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一条是“齐心协力、结合紧密,和睦”。文本解释的很明确,但在现实生活中,团结却时常被误解和曲解。因此有必要正本清源,厘清团结的内涵和外延。团结不是拉帮结派。彼此拉拉扯扯,没有原则立场和是非观念,往往以个人的情感亲疏好恶来判断是非对错。这样的群体虽然可以成团成伙,成帮成派,甚至形成一个人脉极强、足以影响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庞大网络,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虽然短期内能拉拢一小部分人,但长远看疏远的却是大部分人。团结要凝聚各方力量,有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凡事出以公心,心存大气,像毛泽东同志说过的那样,“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团结要分清是非,不拿原则作交易,不掺杂个人私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

  团结不是一团和气。以和为贵不能不分是非,没有原则,对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也不表态,不批评,不制止。对于损害共同政治基础和群众利益的言论和行为,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是要以合适的方式批驳纠正,激浊扬清。团结需要的是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而不是指鹿为马的赵高。那种听不进不同意见,不敢接受监督,以表面的“和”来掩饰潜在的“不同”的做法,最终只能导致更大的不团结、不和谐。廉价的表扬,放弃原则的一团和气,实际是对团结的破坏。团结不是千篇一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兴的阶层不断涌现,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每个群体都在寻找合适的途径表达民意诉求,如果一味苟同,不听取不同的声音,则会使矛盾和问题潜伏下来,最终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层次爆发,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

  团结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下,各民族、各地区、各行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这些差异不仅不应成为团结的障碍,反而应当成为团结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只有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手与手的紧握,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团结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既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要善于团结那些暂时还不完全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同志和朋友,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步消除隔阂,增强共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团结还要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推进工作中,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我们在强调团结的同时,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形式主义,确保团结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团结中得到实惠,感受到温暖,从而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团结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必须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团结中不断提升战斗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年轻干部,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奋斗中成才,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总之,团结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团结不是一团和气》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