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议
案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提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政治分量重、改革考量深、制度安排全,意义重大而深远。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经济组织日益多元,就业方式更为灵活,工人阶级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我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充分发挥产业工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情况分析:市委、市政府科学确立了发展战略,印发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暨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将此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对县(区)党委政府、市级相关部门绩效考评目标,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加快形成、成长成才渠道逐步畅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劳动价值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了强大人才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推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也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备:
一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
全市有技能人才XX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XX万人,占XX%,人才规模小、短缺严重。我市技能人才整体结构呈现出“三多三少”局面:技能等级低的多、高的少;技术骨干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工人面临年龄断档、青黄不接的局面。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制约了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激发工人的学习热情,提升整体技能水平。
二、产业工人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凸显。
在全市现有的各类就业人数XX万人中,主要分布在一、三产业,分别是一产XX万人,二产XX万人,三产XX万人。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技术工人数量相对较少,且年龄结构偏大,年轻技术工人短缺。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大对青年工人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工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此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优化产业工人队伍的年龄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三、产业工人权益保障不够完善。
尽管我市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企业对产业工人的劳动保护不够重视,工资待遇偏低,福利保障不到位,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流动性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监管,确保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劳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此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工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营造良好的劳动关系氛围。
四、产业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不畅。
产业工人作为企业的主体,其意见和建议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市部分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产业工人的意见听取不够充分,导致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产业工人的民主权利。通过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将其纳入企业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鼓励企业建立职工提案制度,设立专门的提案征集和处理机构,对工人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激发工人的创新热情和主人翁精神。此外,通过开展职工技能大赛、优秀职工评选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增强工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五、产业工人培训资源分布不均。
虽然我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但培训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心城区的培训资源相对丰富,而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导致这些地区的产业工人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培训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培训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职业培训机构建设,提高培训设施的覆盖率和利用率。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培训,打破地域限制,为更多的产业工人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此外,通过与企业、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培训网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对策建议:
一、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市委、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力度,通过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式,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技能岗位。
二、优化产业工人队伍结构。
针对当前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失衡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工人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大对青年工人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工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二是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优化产业工人队伍的年龄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三是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机制。
为了解决产业工人权益保障不够完善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监管,确保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劳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三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工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营造良好的劳动关系氛围。
四、畅通产业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
为了解决产业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不畅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应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产业工人的民主权利。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将其纳入企业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二是鼓励企业建立职工提案制度,设立专门的提案征集和处理机构,对工人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奖励,激发工人的创新热情和主人翁精神。三是通过开展职工技能大赛、优秀职工评选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增强工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五、均衡配置培训资源。
为了解决培训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应积极推进培训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职业培训机构建设,提高培训设施的覆盖率和利用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培训,打破地域限制,为更多的产业工人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二是通过与企业、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培训网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结语: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市委、市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为产业工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建议》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