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标准”依然缺“标”失“准”
自今年4月中旬起,清缴整治低俗音像制品专项行动再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最新的“战报”是:已查缴低俗非法音像制品600余万件,查办相关案件100多个。由于这种“专项行动”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公众对低俗音像制品的禁而不止、打而复生也已习惯。如果要回应“运动式执法”的质疑,一个日常化的执法机制和一个具体且明确的执法标准就必不可少。前者的核心要求在于天天都是“行动日”,后者的首要条件则是明确“低俗”的判定标准,以免执法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多年来,“低俗”这一口语化的概念事实上被当做是法律概述来适用的。由于“低俗”的标准缺失,执法对“低俗”的判定便都交由执法者来自由裁量。如此绝对的权力一落到认定“低俗”的实践中,便成了“说它是它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多少执法标准缺失或执法标准模糊,都在为这一名言作注。也许正是因为现实中确有种种执法乱象存在,相关部门也开始重视“标准”的确立。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明确答案,首次从音像制品内容上提出八方面界定标准。从姿态上看,一反之前对标准的漠视,而改以对标准的积极推出,这无疑是应当给予肯定和认同的。但从内容上看,这八方面的界定标准还有......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低俗标准”依然缺“标”失“准”》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内容摘要:自今年4月中旬起,清缴整治低俗音像制品专项行动再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最新的“战报”是:已查缴低俗非法音像制品600余万件,查办相关案件100多个。由于这种“专项行动”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公众对低俗音像制品的禁而不止、打而复生也已习惯。如果要回应“运动式执法”的质疑,一个日常化的执法机制和一个具体且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