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化与罪犯的改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监狱改革
论人性化与罪犯的改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监狱改革
崭新的女子监狱的落成和投入使用,为监狱在押罪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刑改造环境。我国不少监狱在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如有的监狱专门为服刑表现好的已婚犯人设置了“鸳鸯房”,也有的监狱允许成年犯人结婚等。这些管理上的变化凸显了监狱改革的人性化倾向,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但也有学者反对,认为监狱不同于一般场所,对犯人的过分人性实际上是对社会的非人性。因此,监狱的改革走向关乎犯人的改造、社会的稳定,如何把握我国监狱改革的方向,就成为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人性化:我国监狱发展的一种方向
(一)几种人性观
要了解监狱的人性化发展,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人性。人性,即人的本性。人性观是关于人的本性的假说,一般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哲学层面,即哲学上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对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性在于其社会属性;二是管理心理学层面,即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本性、工作动机、工作目的的基本观点。应该说,哲学上的人性观与管理心理上的人性观相互关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受前者的限制。监狱对罪犯的改造实质就是对罪犯的一种管理,因此监狱的人性观应该更接近于管理心理学上的人性观。西方管理心理学上的人性假设主要有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经济人”最早由麦格雷戈提出。“经济人”假设从享乐主义出发,把人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一己之私,都想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社会人”是由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所证实和总结出来的。它认为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除了经济利益,还在于工作的社会关系。只有满足职工的社会需求,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自我实现人”是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的需求层次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就会显现出来,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复杂人”假设则是由沙因提出的,认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因此管理方式也应灵活多样,不能一概而论。
(二)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监狱管理中的人性化理念,正是基于上述人性观的发展而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为监狱管理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指导,即监狱不仅是惩罚犯罪的场所,更是教育和改造罪犯,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平台。监狱管理的人性化,就是要在尊重罪犯基本权利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教育手段,激发罪犯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改过自新,回归社会。这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的体现。
(三)人性化管理的具体实践
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监狱系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实现人性化管理的目标。例如,许多监狱设立了教育矫正中心,提供文化、技能培训,帮助罪犯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一些监狱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为罪犯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罪犯的个人成长,也为他们的顺利回归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促进罪犯改造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尊重和理解罪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帮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激发其改正的决心。研究表明,单纯的惩罚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改造效果,甚至可能引发罪犯的逆反心理,增加再犯率。而通过人性化管理,可以有效缓解罪犯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改造效果。
2. 维护社会稳定
监狱不仅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守护者。通过人性化管理,可以减少罪犯出狱后的再犯罪率,降低社会治安风险,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人性化管理还能提升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度,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监狱作为国家法律的重要执行机构,应当在法治框架下推进人性化管理,确保每一位罪犯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不仅是对罪犯的尊重,也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二)可行性分析
法律法规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监狱的人性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明确规定,监狱应当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规定,对于有悔改表现的罪犯,可以依法减刑、假释。这些法律法规为监狱实施人性化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 科技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狱管理也逐渐走向智能化、信息化。例如,一些监狱引入了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罪犯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心理辅导和技能培训,提高了教育矫正的效果。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监狱管理的效率,也为人性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3. 社会力量的参与
监狱管理不仅仅是监狱系统内部的事,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到监狱的教育矫正工作中来,为罪犯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关怀。例如,一些企业与监狱合作,为即将出狱的罪犯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推荐,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丰富了监狱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人性化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人性化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分析
观念转变难
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将监狱视为惩罚犯罪的场所,对罪犯的改造重视不足。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性化管理的推进。部分监狱管理人员和罪犯家属对人性化管理持怀疑态度,担心过度宽容会纵容犯罪,不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因此,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监狱管理理念,是推进人性化管理的前提。
2. 资源配置不足
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监狱系统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地区监狱的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教育矫正资源相对匮乏。例如,一些监狱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和技术培训师,无法满足罪犯多样化的需求。此外,监狱经费有限,难以引进先进的科技设备,影响了人性化管理的效果。
3. 法律制度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支持监狱的人性化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法律制度滞后的问题。例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对监狱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的情况。此外,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对人性化管理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不一,影响了政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二)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
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监狱管理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要加强对监狱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时,也要引导罪犯家属和社会各界正确认识人性化管理的意义,消除误解和偏见,形成支持人性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2. 增加投入力度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监狱系统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要加大对教育矫正工作的支持力度,引进更多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和技术培训师,满足罪犯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监狱管理,为罪犯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怀。
3. 完善法律制度
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人性化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例如,可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进一步明确监狱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规范监狱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要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避免出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四、结语
监狱的人性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监狱系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尊重和理解罪犯,帮助他们改过自新,回归社会,不仅有利于罪犯的个人成长,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推进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法治原则,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升监狱管理水平,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论人性化与罪犯的改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监狱改革》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3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