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塞罕坝精神的心得体会

  为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潮河问题整改,对标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找差距,学经验,我县组织县四个班子到塞罕坝参观考察学习。我在尚海纪念林重温了入党誓词,也重温了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塞罕坝精神”。重温日常对“塞罕坝精神”的学习,结合自身所见所闻,自身对“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可以说,塞罕坝精神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鲜活实例,......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学习塞罕坝精神的心得体会》所在栏目:心得体会 > 内容摘要:为更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潮河问题整改,对标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找差距,学经验,我县组织县四个班子到塞罕坝参观考察学习。我在尚海纪念林重温了入党誓词,也重温了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塞罕坝精神”。重温日常对“塞罕坝精神”的学习,结合自身所见所闻,自身对“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