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银行运营人员的心理调适与自我激励

  运营人员的定义一般是指在柜面或中后台为一个银行的运营进行服务,提供相应存取款服务,账务处理以及稽核审查等等工作的人员。有人调侃:“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说的很大一部分人指的就是运营人员。由于工作时间的安排,运营人员一般早早的就要离开家门,很晚的时候才能回到家。有时真的忙得像个陀螺一样。但是基于传统的观念认识和直接账面上的利润测算,截止目前,客观上看,运营人员总体上的综合收入水平、晋升渠道往往比前台营销人员,诸如客户经理要更低、更窄很多。另一方面,就如高楼大厦雄伟壮观,离不开顶梁柱、栋梁材,可要是没有打好地基,也是建不成的,即使建成了,说不准哪一天,微风就那么轻轻地一吹就会轰然倒塌一样,广大运营人员勤勤恳恳、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贡献,也是确保一个银行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稳健运营的关键所在,他们的作用就如同一大批毫不起眼的桩基、沙石一样充当了银行这座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默默无闻的地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甚至无法与相关部门的贡献相提并论,大多人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相比其他部门员工的光彩照人显得有点黯然失色了,但是他们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潜在和实质的贡献度也是不可抹杀的。实际工作、生活中,个别的运营人员心理上总会有那么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甚至极个别人员的心理上总是有那么一种无法说出来的痛苦或者说是挥之不去的浓厚阴影,事实上,银行内部,除了客户经理与中高层管理人员之外,运营岗位人员的流动性也就是最大的了,而运营人员在银行人员占比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做好运营人员正确的心理引导的意义不仅是有没有必要的,而是必须的与刻不容缓的。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那么如何引导广大的运营人员做好心理调适,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以确保银行的各项业务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呢?我知道各级领导人员的智慧都是无穷的,也肯定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将这些先进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实践。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强运营人员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识,提升其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帮助运营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规划,让每一位运营人员都能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优化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运营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银行作为服务行业,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客户的体验和信任度。因此,为运营人员创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物理环境的改善,如合理布局办公区域、配备先进的办公设备等,还包括人文环境的营造,如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倡导团队合作精神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运营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应关注运营人员的身体健康,定期组织体检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和指导,确保每位员工都能以良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工作。

  再次,加强心理辅导和支持体系的建设,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保障网络。针对部分运营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银行应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员工自我调节能力。对于那些已经出现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员工,应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走出困境。此外,还应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关心、支持,形成良好的同事关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

  最后,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运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绩效考核方面,应科学设置评价指标,既要考虑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也要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做到全面、公正、透明。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如增加薪酬待遇、提供晋升机会、授予荣誉称号等,以此激发全体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建议渠道,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有价值的建议应予以采纳并给予适当奖励,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目标。

  总之,运营人员作为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础,其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形象。因此,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运营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长,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目标的完美统一。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解决好运营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推动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银行运营人员的心理调适与自我激励》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2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