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舆情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
201x年两会召开之际,互联网PC端、微博、微信、新闻APP等形式多样的网络全媒体平台加入到报道队伍中,这种更加新鲜热闹接地气的报道方式,使两会传播方式更快、更广、更便捷,也使全国人民了解两会、贴近两会的方式更加直观迅速。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开展了“我向总理说句话”的建言征集活动,活动导语中有一句“公共政策,因你的参与而对你更友好”的关键词,更是体现着政府“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的施政理念。可见,随着网络舆情的盛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关注民众的意见,他们通过网络与民众进行双向交流、良性互动,意图得出最符合民意的意见,作出科学、可行的决策和政策。网络舆情一经发展,便以快捷、方便的形式蔓延,并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也充分说明了网络舆情是适应我国当今发展条件的。我们应及时有效地把握住这一趋势,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作用,加快推进网络舆情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运用。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和特征
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在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自此,互联网正式成为除了广播、报刊杂志、电视电影舆论外的第四类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具有明显的优势:(1)信息的丰富性、专门性和快捷性;(2)信息传播的同时性、个人化和交互性;(3)声音、画面、文字的一体性。但是这个第四媒体也存在一些不足,缺乏严谨性、深刻性、权威性,没有“把关人”。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和不足,网络舆论也具有与广播、报刊、电视等舆论不同的特征:
丰富性。网络舆论的丰富性是指网络舆论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及,庸俗化和灰色的舆论随处可见。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导致网络舆论的内容极为丰富多样。从国家大事到民生琐事,从国际关系到地方动态,从娱乐八卦到学术讨论,几乎任何话题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舆论场。这种丰富性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来源,也为政策制定者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 瞬时性。网络舆论的瞬时性是指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速度极快。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排版等一系列流程,耗时较长。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发布几乎可以实现即时,甚至在事件发生的瞬间就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迅速传播开来。这种瞬时性使得网络舆论能够快速响应社会热点,及时反映公众的情绪和态度,为政府及时调整政策提供了可能。
3. 匿名性。网络舆论的匿名性是指网络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发表意见。这种匿名性既保护了发言者的隐私,也降低了发表意见的成本,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共议题的讨论中来。然而,匿名性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如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引导。
4. 互动性。网络舆论的互动性是指网络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和反馈。在网络平台上,一个观点的提出往往会引发其他用户的评论、转发和讨论,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意见市场。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也为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提供了空间,有助于形成更加全面和理性的社会共识。
5. 自发性。网络舆论的自发性是指网络舆论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不受传统媒体的控制和引导。在互联网上,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寻找和分享信息,形成特定的舆论氛围。这种自发性使得网络舆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碎片化和分散化,影响舆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二、网络舆情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公众表达意见、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舆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政策透明度。网络舆情的公开性和广泛性使得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公众的关注和监督。通过网络平台,政府可以及时公布政策草案、征求意见稿等信息,让公众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目的和过程,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公众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为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2. 提高决策科学性。网络舆情反映了公众的真实想法和诉求,政府可以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了解公众对某项政策的态度和支持程度,从而在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民意的导向。此外,网络舆情还可以帮助政府发现潜在的社会问题和风险点,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避免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失误。
3. 促进政策执行。网络舆情不仅是政策制定的参考,也是政策执行的监督。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政策执行情况,回应公众关切,增强政策执行的公信力。同时,网络舆情也可以反映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帮助政府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4. 强化社会治理。网络舆情的广泛传播和互动交流为政府开展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风尚,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网络舆情也可以帮助政府发现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三、推进网络舆情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舆情在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处理、预警报告等环节,确保政府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同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能力,区分正常舆论和恶意炒作,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2.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政府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意见,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敏感话题,政府应及时发声,澄清事实,消除误解,维护社会稳定。
3. 推动网络舆情参与决策。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参与决策的制度和程序,明确网络舆情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公众通过网络平台表达意见的权利。同时,加强网络舆情数据分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利用效率。
4. 培养网络舆情专业人才。政府应加大对网络舆情工作的投入,培养一批懂网络、懂舆情的专业人才,提升政府在网络舆情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和应对策略,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网络舆情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既为政府了解民意、科学决策提供了便利,也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适应网络舆情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网络舆情的应用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浅论网络舆情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2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