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关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几点思考

  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十三号)(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对企业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升至法律条款,要求更加明确、更加严格。虽然全国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依然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纵观这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均存在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笔者作为基层安全监管干部,结合日常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际,对如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行了思考,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意识到位是关键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决定着行为。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安全意识也就决定着安全行为。一个企业没有安全意识或安全意识淡薄就会导致了这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安全行为(措施)或安全行为(措施)不到位,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就接踵而至,生产安全事故也将避无可避。因此企业的负责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要不断牢固树立生产安全事故“三个出不起”的意识。第一,要牢固树立生产安全事故在“良心”上出不起的意识。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必将逝去一些宝贵的生命,而这些生命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无数家庭的幸福与希望。第二,要牢固树立生产安全事故在“经济”上出不起的意识。一次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往往伴随着巨额的经济损失,不仅包括直接的财产损失,还包括后续的赔偿费用、生产中断损失以及企业声誉的损害。这些损失可能会让一个企业多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第三,要牢固树立生产安全事故在“责任”上出不起的意识。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这不仅是对企业的惩罚,也是对其他企业的警示。

  二、制度建设是基础

  制度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安全生产中的角色和任务。同时,企业还应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通过制度化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此外,企业还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样重要,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奖惩机制,将安全生产绩效纳入员工的考核体系,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育培训是保障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员工的定期复训,确保每位员工都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应涵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方法等方面,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企业还应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外部的专业安全培训,如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培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等,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的员工,企业应进行更为严格和专业的培训,确保其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通过持续的教育培训,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生产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

  四、技术装备是支撑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例如,在化工行业中,企业可以引入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降低因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风险;在建筑施工领域,企业可以采用无人机巡查、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手段,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对于老旧设备,企业应及时更新换代,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此外,企业还应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和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五、文化建设是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体现,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企业应积极培育和弘扬以“安全第一”为核心的安全文化,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一方面,企业领导层应带头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将安全生产视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另一方面,企业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安全征文比赛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热情。此外,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反馈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局面。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使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六、监督检查是手段

  监督检查是确保安全生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应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开展情况、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例如,与公安、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

  七、社会监督是补充

  社会监督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监督中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的安全生产格局。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报道安全生产方面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曝光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指导会员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社区居民也应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安全生产监督中来,及时报告身边的安全生产问题。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网络,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意识、制度、教育、技术、文化、监督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作为基层安全监管干部,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关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几点思考》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2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