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管理与整合“招”

  诸凡学校,无处不谈教学。诸凡学校,文化气息皆浓,且进一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内涵,也是一个学校的招牌。诸凡学校皆离不开课程设置与课程管理。课程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有就是校本课程。课程之繁多,有些课程是必修课程,有些课程是选修课程。为了不出现顾此失彼,故而进行课程设置与管理之整合,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什么样的学校实施什么样的课程,大概是这样的。课程设置及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不无联系。有时因人而异,有时因地制宜,何种更科学,何种更人性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还是要有一套合适的方案实施运转才得行。否则完不成国家及地方交给的任务,岂不成了“混混儿”。不当“混混儿”,就当“实干家”。实干就得拿出精神,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整合,然后才能搬进课堂。有的放矢,才不至于走更多的弯路。本身农村的孩子相比城里孩子,享受的资源慢了半拍,再也耽搁不起了。笔者将一些课程整合之做法略抄于此,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斧正。

  一、校容校貌 图文并茂

  1.名人名言,贴满校园。全校教室、办公室内外墙壁都贴有名言警句、规章制度。它们都是无声老师,无形地影响着我们的师生。请上课的老师随时引用,或者带领学生一同参观,并讲解一些名人轶事,很有说服力的,也能进一步渲染文化气氛。名言警句、规章制度的合理利用,依理合法。这是校本课程资源整合之一招。

  2.激励标语,随处可见。诸如校风校训、国粹文化等,无处不有很浓的文化气息。带领学生观瞻、拍照,讲解其内涵,让学生从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学校的文化精髓需要渗进学生的脑海、骨子里,入脑入心。能否让学生随时感怀母校之恩。校园激励机制,相当重要的一环。这是校本课程资源整合之二招。

  3.建筑设计,彰显特色。学校建筑物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性和美观性,还应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特色。如设立以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为主题的教学楼,不仅能够美化校园环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此外,通过举办校园建筑文化周等活动,邀请设计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士来校讲座,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提升审美素养。这也是校本课程资源整合的重要方面。

  二、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创新实践

  1.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国家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执行,确保基础教育质量;地方课程则结合地域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乡土文化、地方历史等;校本课程则更加灵活多样,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既保证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又促进了个性发展。

  2.推进课程整合与优化。针对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如课程内容重复、学科间缺乏衔接等,学校积极推行课程整合与优化工作。一方面,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学习;另一方面,注重课程内容的纵向深化,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课程结构。例如,在语文课程中融入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能了解社会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施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校选择适合的主题,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终完成项目任务。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化与拓展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号召,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法绘画、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2.培育现代文明风尚。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法制讲座、环保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打造智慧校园。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智慧教室等,为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同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规范教师言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培训,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轨迹,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学校倡导尊重、理解、信任的师生交往原则,建立平等对话的沟通平台,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五、家校共育,携手成长

  1.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增强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2.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针对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难题,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授课,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此外,学校还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3.促进家校资源共享。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周边企事业单位、社区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分享个人专长和经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家校共建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支持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六、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家校共育机制,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资源管理与整合“招”》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28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