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某区为例探索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引言:近年来,发生在农村的各种矛盾纠纷屡见不鲜,发展态势呈上升趋势,“上访”已经不再停留在政府文件上,而成为农民口中的热词。从20xx年至今,在广大农村因土地纠纷、劳务纠纷、宅基地纠纷、拆迁征地纠纷、党员派性矛盾、村务公开矛盾造成的各类冲突层出不穷,进而由此引发的农民和政府之间、农民和企业之间、农民和农民之间的突发事件不断加剧,农民非访、越级访、集体访频发,为广大农村长治久安带来了诸多的隐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全面推进和20xx年我省土地确权以来,更是将农村多年来积怨引爆了,乡镇政府信访量骤增,甚至出现了不少农村因此无法开展日常工作,农村维稳成为各乡镇的首要任务。仅仅201x年笔者所在乡镇就抽出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资源用于信访维稳,这无形中造成了行政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和十八届六中全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就成为加强基层乡镇政权建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将以xx市xx区农村矛盾为切入点,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根据实证调研,探究xx区范围内农村矛盾纠纷的情况特点和具体案例,提出法制化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治理路径。
一、农村矛盾纠纷的概述
(一)农村矛盾纠纷的基本概念
1、矛盾纠纷的定义
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讲,是指事物和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对立状态,本质上是事物的属性关系。纠纷在法律层面讲,是指基于不同利益的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因利益相互触碰而产生的一种双边或多边的冲突行为,其本质具有对抗性。农村矛盾纠纷是在当前形势下,特指以村民、企业、农村干部为主体,普遍存在于土地承包、宅基地、劳务、农村管理等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为村民与村民、村民与企业、村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些矛盾纠纷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制约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2、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
农村矛盾纠纷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首先,复杂性体现在矛盾纠纷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如土地使用权、宅基地分配、经济利益分配等,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解决起来十分困难。其次,多样性表现在矛盾纠纷的形式多样,既有显性的冲突如暴力事件,也有隐性的矛盾如心理隔阂,这些都增加了调解工作的难度。再次,长期性意味着一些矛盾纠纷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解决,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多方面的配合才能逐步化解。最后,反复性指的是某些矛盾纠纷即使暂时得到解决,也可能因为新的问题而再次爆发,形成恶性循环。
(二)农村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1、政策执行不到位
政策执行不到位是导致农村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一些地方在落实国家关于土地确权、宅基地分配等政策时,存在执行力度不够、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农民对政策理解不充分,甚至存在误解,从而引发了不必要的矛盾。此外,个别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一些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2、利益调整失衡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关系逐渐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利益调整不当,就会引发各种矛盾纠纷。例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如果流转价格不合理,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在项目建设中,如果补偿标准不公平,也会引起农民的不满。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分配收益时,如果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同样会导致村民之间的矛盾。
3、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淡薄是农村矛盾纠纷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部分农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往往采取上访、堵路等极端手段,导致矛盾升级。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干部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也缺乏法治观念,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或人情关系解决问题,忽视了法律的作用,这不仅不能有效化解矛盾,反而可能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4、社会治理机制不完善
社会治理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农村矛盾纠纷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公共服务供给短缺等。这些问题导致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能力较弱,一旦矛盾爆发,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农民的意见和诉求难以得到充分表达,也容易引发不满情绪,进而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二、农村矛盾纠纷的具体表现
(一)土地纠纷
土地纠纷是农村矛盾纠纷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的价值日益凸显,围绕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分配等方面的争议不断增多。例如,某村村民张某因土地确权问题与村委会发生争执,认为村委会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多次向镇政府反映未果后,最终采取了堵路的方式表达不满,导致交通瘫痪,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二)宅基地纠纷
宅基地纠纷主要集中在宅基地使用权归属、面积大小、位置优劣等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农村地区宅基地分配不均,加之近年来农民建房需求增加,导致宅基地纠纷日益突出。如某村李某与邻居王某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双方互不让步,最终诉诸法院,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了邻里关系的和谐。
(三)劳务纠纷
劳务纠纷主要表现为工资拖欠、劳动条件恶劣、工伤赔偿等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扩大,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监管缺失等原因,劳务纠纷时有发生。例如,某建筑工地多名农民工因工资被拖欠长达数月,多次向项目负责人讨薪无果后,集体到镇政府上访,要求政府介入解决。
(四)村务公开矛盾
村务公开矛盾主要源于村民对村务管理透明度的质疑。近年来,虽然各地普遍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公开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形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导致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度下降,进而引发矛盾。如某村在实施一项扶贫项目时,因资金使用情况未公开,被村民怀疑存在贪污行为,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农村矛盾纠纷的影响
农村矛盾纠纷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首先,频繁的矛盾纠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政府和农村组织无法集中精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次,矛盾纠纷的爆发往往会破坏正常的生产秩序,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再次,一些矛盾纠纷还可能导致社会治安恶化,增加犯罪率,影响农村居民的安全感。最后,农村矛盾纠纷的长期存在,还会削弱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权威和公信力,不利于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有效贯彻执行。
四、农村矛盾纠纷的治理路径
(一)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面对农村矛盾纠纷频发的现状,各级政府和农村组织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一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询和援助。三是要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符合法律规定,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二)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利益分配机制
要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矛盾纠纷,就必须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分配集体资产收益,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基层组织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要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形成合力,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
(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要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帮助。二是要搭建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营造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矛盾纠纷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村组织、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农村矛盾纠纷问题,为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以某某区为例探索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2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