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城市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探索

  环卫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品城市建设的基层基础,更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日,根据“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安排,结合本职工作,就精品城市建设中环境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全区“1551”工作布局,在保洁质量上抓提升、在设施建设上抓突破、在管理服务上抓规范、在垃圾分类上抓落实,力促城乡环境实现大变样。一是狠抓城市道路保洁。把域内国省县道、新建道路、城乡结合部道路纳入标准化作业范围,实行每日两普扫,全天守岗捡拾。每天5次洒水、5次机扫,路牙石、人行道每2天进行一次水洗作业,以克论净。垃圾清运实现“静音收集、日产日清”,公厕管理达到“跟进保洁、五净一无”的标准,无主小区、农贸市场实现了“全域纳入、专人保洁”。定期开展建筑工地、背街小巷、商业街区垃圾死角治理,构建起无缝隙、精细化、高颜值的“洁净城区”新样板。

  二是深化农村环境治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实施农村“三大堆”治理,通过召开专项治理部署会、观摩会、暗访督导、考核验收等形式,全面清除和规范影响村居环境的“三大堆”问题。同时,扎实推进镇村环境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垃圾死角、厂容厂貌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脏乱差问题明显改观,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三是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制定下发生活垃圾分类方案,明确部门分工,成立领导小组。选择官庄、垛庄等4个镇街作为示范片区,33个社区(村)、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率先实施垃圾分类。借助各类电子屏、“进社区、进大集、进学校”、教育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强力推进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建设,分类垃圾末端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四是规范渣土运输管理。扎实做好《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宣贯工作,强化装饰装修垃圾源头管控,严格审批流程,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确保渣土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维护了城市环境的整洁与美观。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区在环卫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首先,部分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仍需加强。虽然我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卫管理体系,但在一些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仍存在垃圾随意堆放、清扫不彻底等问题。其次,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不平衡。虽然我区在垃圾分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差异较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分类效果不理想。再次,环卫设施设备更新滞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环卫设施设备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管理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新开发区域,环卫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环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后,环卫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区环卫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亟需通过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我区环卫管理水平,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推动环卫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继续加大投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对环卫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确保环卫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同时,加强对现有环卫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环卫工作效率。二是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政策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激励机制,通过积分兑换、奖励补贴等方式,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环卫服务水平。制定环卫工人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术比武,提高环卫工人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优化环卫队伍结构,吸引更多年轻、高素质人才加入环卫行业,逐步改善环卫队伍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四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环卫工作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环卫平台,实现环卫工作全过程、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科学调度环卫力量,提高环卫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市民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参与环卫监督,共同维护城市环境的清洁美丽。

  总之,环卫管理工作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升环卫管理水平,为打造干净、整洁、美丽的宜居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精品城市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探索》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2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