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角下的双停企业现象分析——以某区双停企业为样本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大,企业发展的自身原因等系列问题,使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此外,一些招商引资项目也因资金等种种原因停建或下马,由此造成了xx区很大规模的土地、厂房和设备的闲置。经过xx区工信部门对双停企业的走访调研,并与项目服务局、财政局等部门沟通摸清核对,确认xx区“双停”企业共xx户(非工业企业x户),其中,停产、半停产企业xx户,建成未投产企业x户,未建成企业x户。其中季节性生产企业x户,在建企业x户。这部分企业合计占地xx平方米。上述双停企业个体样本差异较大,成因多样,我们确立了一企一策的盘活方案,并分解落实,但本着治标更要治本的原则,我们有必要分析双停企业现象的深层原因,逐步建立优胜劣汰市场化更替机制,避免在盘活企业工作中措施浮于表面,以期实现对双停企业问题的标本兼治。
经过对双停企业现象的深入分析,在宏观视角下背后存在以下问题:一、区域投资需求不足。通过互联网分类检索双停企业的相关信息,可以发现双停企业并非普遍现象,多现于东北地区。近几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与环保督查从严的政策下,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也必然会有一批转型升级或新旧更替,然而双停问题多现于东北一隅,这表明双停企业实际上与地区投资大环境息息相关。双停企业问题本质上不在于部分企业经营不下去,而在于缺少足够多的投资兴业需求,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企业迭代更新的动力,造成了区域范围内新旧企业的更替不畅、青黄不接。从根本上来讲,我们盘活双停企业应当在提升区域投资热度,做大投资需求方面着力下功夫。
二、土地供给政策失当。在对双停企业投资协议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xx区当年土地供给政策存在双停企业问题的隐患,具体来说:一是出让价格低于成本。这些企业在获得土地时,往往享受了较低的价格优惠,虽然短期内促进了项目的落地,但长期来看,低价获取土地的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高效利用,导致资源浪费。二是土地用途单一化。许多双停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仅用于单一生产目的,未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多功能属性,如发展服务业、建设配套基础设施等,降低了土地的综合价值。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政策限制,部分双停企业土地难以有效流转,阻碍了新投资者的进入,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再配置效率。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首先,调整土地出让政策,确保土地价格合理反映市场价值。对于新引进项目,应根据地块位置、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科学评估土地价值,避免过度补贴造成资源错配。同时,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约定用途高效利用土地,防止闲置浪费。
其次,推动土地多元化利用,提高土地综合效益。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满足主要产业用地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发展相关配套服务,如物流仓储、科研创新中心等,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引导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土地的社会价值。
再次,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针对存量土地,特别是长期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研究制定灵活的土地流转政策,降低交易成本,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同时,建立健全土地二级市场,为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租赁等提供便利条件,增强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从双停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占比偏高,而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相对较少。这反映出当前xx区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平衡性。一方面,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但由于技术改造投入大、周期长等原因,部分企业难以及时适应市场变化,逐渐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虽前景广阔,但初期投入高、风险大,且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依赖性强,导致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成为解决双停企业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创业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
四、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尤其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双停企业而言,资金短缺更是制约其恢复生产和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分析双停企业的财务状况,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高、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加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往往对这类企业持谨慎态度,进一步加剧了其融资难度。因此,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对于帮助双停企业走出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为符合条件的双停企业提供增信服务,缓解其融资难题。二是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推出针对双停企业的专项贷款、融资租赁等,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双停企业重组和盘活工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四是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判断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五、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等因素影响,xx区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双停企业而言,由于发展前景不明朗、薪酬待遇偏低等原因,优秀人才流失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潜力。因此,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成为破解双停企业问题的又一重要方面。
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如提供购房补贴、子女教育保障等,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区工作。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三是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人才管理水平。四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论坛等活动,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热情,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解决双停企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既要注重解决眼前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推动xx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宏观视角下的双停企业现象分析——以某区双停企业为样本》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2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