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副主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本人专题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牢固树立国情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家底”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祖国认同,打牢共同体的思想政治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理论上的创新,更是实践中的行动指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将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要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内容和手段,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广泛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公平与共享的原则。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只有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为此,我们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支持力度,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帮扶政策,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要求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鼓励和支持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文化的创新与融合,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民族文化节、艺术展览等,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消除隔阂和误解,构建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此外,还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创造条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需要在社会治理中体现平等与公正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治理是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体系,确保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发挥社区、村组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群体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久久为功。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民族团结的模范。同时,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县人大副主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2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