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年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县级核查验收工作汇报
当前,我县贫困退出和成效考核迎验迎检工作进入攻坚冲刺阶段。通过全县脱贫退出暨成效考核工作培训会上某位专家的授课,结合某省201x年贫困退出工作会议精神,县扶贫办着力抓好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的县级核查验收工作。通过全面深入核查,完成县级审定程序的同时,也检查发现我们镇、村、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知立改,确保户退、村退高质量。目前,我们已制定出实施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1、核查验收的时间和验收对象。核查验收自10月21日起,至10月26日,共6天时间。按照《某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办法》,主要核查验收201x年拟脱贫贫困户、拟退出贫困村和往年脱贫户、非贫困户;拟纳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然变更人口。
2、核查验收的主要内容。主要核查验收三项内容。一是拟脱贫村验收:拟脱贫村全部验收审定,按照拟脱贫村中拟脱贫户的30%进行抽样,且抽样数量不低于2户,拟脱贫户不足2户的,全部抽取。同时,抽取已脱贫户和非贫困户数量之和,同抽取拟脱贫户的数量相等,且抽样数量不低于2户。二是已脱贫村和非贫困村验收:按照乡镇已脱贫村和非贫困村拟脱贫户总量的20%以上进行抽样,采取抽村普查的方式进行,即:核查验收组随机抽村(要涉及已脱贫村和非贫困村),对村内拟脱贫户全部入户验收审定,直至验收审定拟脱贫户数量超过抽样数量。已脱贫户按乡镇已脱贫户总数的10%以上抽样,非贫困户按照乡镇农村户籍数的0.3%抽样。已脱贫户和非贫困户要重点选择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边缘户、标注户、大病户、重度残疾人户、举报信访线索户、疑似危房户等。拟纳入贫困人口逐户验收审定。三是拟退出贫困人口验收:对各乡镇上报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备案的201x年度拟退出贫困户,采取抽样核查与重点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拟退出贫困户进行综合审定,特别是对返贫户和低保、特困贫困户的退出要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退出质量。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某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确保核查验收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为了保证核查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扶贫办将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核查验收工作。工作组由县扶贫办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工作组下设若干个核查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带队,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确保核查小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在核查验收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核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首先,我们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对拟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其次,我们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拟脱贫村的环境卫生、饮用水安全、住房条件等进行现场勘查,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脱贫标准。再次,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拟脱贫户的基本情况、家庭收入、生活条件等信息,为综合审定提供依据。最后,我们将对核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为了提高核查验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我们将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核查验收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我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在核查验收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我们将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存在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问题的责任单位和个人,我们将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核查验收工作风清气正。
在此次核查验收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如期完成我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核查验收工作顺利推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核查验收不仅是对我县脱贫攻坚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全县党员干部作风的一次考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扶贫干部队伍。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总之,我县将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贫困退出和成效考核迎验迎检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x年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县级核查验收工作汇报》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2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