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模范(环卫工人)先进事迹宣讲稿:城市的美容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我叫张伟,今年52岁,来自xx县xx镇,是县城区街道的一名环卫工人。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工作经历,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有些许忐忑。我一直认为,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尽心尽力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我的选择,也是我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20xx年,我正式加入县城管执法局环卫队,至今已在这个岗位上度过了13个春秋。13年间,我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虽然工作中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收获和感动。谈到当初为何选择成为一名清洁工,那的确是一段充满挑战的经历。那时,我的丈夫远在青海打工,大儿子在宁夏的工厂上班,小儿子还在上幼儿园,家中还有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面对这样复杂的家庭情况,选择环卫工人这份职业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当我第一次将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亲朋好友们几乎一致表示反对。家人劝我说:“这活太辛苦了,工资又低,没有必要去做。”亲戚们则劝道:“干什么不好,非要去做扫大街的工作?”他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毕竟环卫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听到这些话,我心里也产生了动摇。然而,经过深思熟虑后,我最终还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认为,任何一份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养家糊口,就是值得尊重的职业。此外,这份工作的收入虽然不高,但足以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它给我提供了较为灵活的时间安排,让我能够在工作之余陪伴孩子成长,照顾年迈的父母。

  在亲人们的理解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开始了环卫工人这一新的职业生涯。然而,当真正踏入这个领域后,我才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中沉睡时,我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无论天气如何恶劣,我都必须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开始清扫街道。晚上,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亮时,我往往还在路上忙碌着,直到最后一盏路灯熄灭。这样的作息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在工作中,我时常会遇到一些不被理解的情况。比如,刚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我在前面认真清扫,可总有人在后面随意丢弃垃圾。每当这时,我都会好言相劝,希望他们能够更加爱护环境。然而,换来的往往是冷漠的眼神甚至言语上的攻击。特别是那些超市、装修公司等商家,他们经常会将大量垃圾堆放在垃圾箱旁边,而这些垃圾往往需要我们多次往返才能清理干净。当我们提醒他们时,对方往往会不屑一顾地说:“你们不就是干这个的吗?”这种态度让人感到十分沮丧。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些摊贩和餐饮店的经营者,他们为了方便自己,常常将垃圾随意倾倒在地上,让我们不得不在他们脚下进行清扫。有时候,我们的好意提醒反而会遭到对方的责怪,认为我们打扰了他们的生意。甚至有些人还会抱怨,说我们的清扫工作扬起了灰尘,影响了他们的卫生。面对这些不理解和不尊重,我内心深处也曾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下去。

  节假日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放松和享受的时刻,但对于环卫工人而言,却意味着更加繁重的工作。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早早起床,投入到紧张的清扫工作中。因为节假日人们外出活动增多,产生的垃圾量也会大幅增加。为了确保街道的整洁,我们必须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努力。尽管如此,每当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听到过往行人的赞美,我的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所有的疲惫仿佛瞬间烟消云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并且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我意识到,环卫工作虽然平凡,但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城市的形象,更关系到每一个居民的生活质量。正因如此,我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敬业精神,力求在每一寸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了环境保护知识,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过去的13年里,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化,也感受到了社会对环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环卫事业的投入,改善了我们的工作条件,提高了待遇水平。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多地关注环卫工人,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这些变化让我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决心。

  回顾过去,我为自己能够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懈努力。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环卫工人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领导和同事们,感谢你们的理解和帮助。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敬业奉献模范(环卫工人)先进事迹宣讲稿:城市的美容师》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1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