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利改革为突破口 推动扶绥经济驶入快车道

  一、更新观念,增强抓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紧迫感

  水利是农业的生命线。本县总人口41万,其中农业人口占33.1万。目前,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20xx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063元。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精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效解决本县的“三农”问题,我们必须重点抓好水利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水利现代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为现代高效农业。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扶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包括蓄水、引水、提水在内的各类水利工程1190余处,设计灌溉面积达到了36.08万亩。这些水利工程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全县水利工程在管理和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如管理体制不顺畅、运行机制缺乏活力,水价不合理导致水费征收困难,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短缺,水利设施受损严重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全县实际灌溉面积大幅缩减至15.5万亩,相比原设计灌溉面积减少了超过一半,平均每户仅拥有约0.5亩的保水田。若能通过改革解决上述问题,确保每户农民都能拥有一亩保水田,则农民的收入有望实现显著增长。基于此,县委、县政府将水利改革视为提升执政能力、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政治任务,并将其作为推动全县农业及经济发展的关键切入点,不断增强对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认识、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我县开展水利改革的具体做法

  水利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复杂度高。我们在深入学习并充分理解国家、自治区及崇左市关于加速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后,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依托政策引导。20xx年5月,本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水利改革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例如,调整水价形成机制,实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既保证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出台《扶绥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此外,我们还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为水利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其次,强化科技支撑。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我们引进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喷灌等,推广智能水表安装使用,实现了精准计量和远程监控。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其科学用水意识和技能水平。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创新管理模式。针对原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我们探索建立了新型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即以县级为主导,乡(镇)级为补充,村级为基础的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水利改革成效纳入干部年度考核指标,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改革实践。

  最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我们认识到,水利改革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水利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热情。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水利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格局。此外,我们还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报道改革进展和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本县的水利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更加规范有序,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水利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仍需持续努力,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紧密结合本县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水利改革发展路径,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水利改革为突破口 推动扶绥经济驶入快车道》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1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