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交易任重道远

  产交所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同时也是一种竞价机制。当前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产交所虽然应运而生,但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北京产权交易所近期迁入了金融街,总经理熊焰先生邀请我参观新的交易大厅,并希望我能发表一些看法。参观自然是乐于接受的,但要发表讲话则让我有些为难。作为一名教师,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讲课和写作,按理说不应该因为讲话而感到紧张。然而,产权问题涉及面广,敏感度高,如果言辞不当,不仅我个人可能受到批评,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这是我所不愿看到的。

  当然,我的担忧并非出于对自己言论的不确定。作为一个普通的学者,我自认为有一颗平常心,不会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更无意于哗众取宠。我的顾虑在于,由于人们对于“人”的基本假设存在差异,因此在看待和思考问题时,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分歧。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了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结果引来了一些非议。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如果不采用这一假设,经济学应该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仍将基于“经济人假设”来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三个问题:首先,为什么需要转让国有企业产权?其次,如何确定资产转让的价格?最后,产权交易所的功能是什么?这三个问题虽然相互关联,但也各有侧重,为了便于论述,我将逐一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国有产权为什么要转让。总的来说,答案是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国有企业改革最初是从利润改为税收开始的,随后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再后来尝试了股份制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采取西方还是东方的改革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权主体的缺失。这里并不是说国有资产没有明确的所有者,事实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这一点在政府文件中有明确记载。但是,国有资产虽然名义上属于全体人民,实际上却不由全体人民直接管理。国有资产的实际管理权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而政府作为代理机构,又将经营管理权授予了企业经营者。这样一来,经营者只需要对政府负责,而真正的所有者——全体人民——却成了旁观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营者能够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重,尽心尽力地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那么问题还不算严重。然而,实际情况是,经营者同样是“经济人”。根据经济学理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经济人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使用自己的资金为自己办事时,人们既注重节约成本,又重视效果;但当使用他人的资金为他人办事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经营者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激励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出现寻租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通过转让国有企业产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经营者真正对自己的经营成果负责,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接下来,我们谈谈资产转让如何定价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但在国有资产转让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公共利益,单纯依赖市场机制可能无法完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资产转让价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确保资产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公开透明的竞价方式,让更多的潜在买家参与竞争,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防止在资产转让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内外勾结等违规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公平、公正、公开转让。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产权交易所的功能。产权交易所不仅是资产交易的平台,更是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提供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促进了产权的有序流转,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产权交易所还承担着信息发布、交易撮合、资金结算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便利。更为重要的是,产权交易所通过对交易过程的严格监管,维护了市场的公平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在未来的改革中,产权交易所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它将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而资产转让价格的确定则需要兼顾市场机制和公共利益。产权交易所作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为交易提供了平台和服务,还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了交易的公平与透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中国的产权市场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当继续深化对“经济人假设”的理解,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产权交易任重道远》由互联网用户分享整理。文章地址:http://www.sanweiyuan.com/news/10212.html